各位MPA研究生:
凡准备参加2011年上半年答辩的MPA研究生,请于3月25日前将学位论文(导师已认可的定稿),打印三本并交至公管学院大楼208室MPA教育中心,便于我们组织盲审。论文评阅采取盲审的方式,因此,要求初稿打印件上务必隐去导师姓名、学生姓名,以及致谢部分。
答辩时间定于2011年5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请大家相互转告。
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87556744办
论文规范格式等相关文件请见附件。
公共管理学院MPA办公室
2011年2月23日
另外请注意:学校启用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为此,再次提请各位研究生务必端正学风,抓紧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的定稿工作,并积极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确保论文质量。
各位指导教师务必仔细审查学生论文,尽可能地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严把论文质量关。
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给学院MPPA教育中心邮箱(E://hust_mpa@126.com)的时间为答辩后三日内。
格式为word文档,文件命名方式为“407-学号-姓名”。
凡不能按期提交论文电子版的研究生,将不能提交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审议,本次不能申请学位。保密论文可不交电子版。
附件:
附件: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管理规定
根据MPA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要求,公共管理学院对MPA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为加强MPA研究生论文指导和答辩评审工作的管理,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MPA“学生—导师”互选
(一)学院每年分别在5月和10月进行学生—导师互选。学生在5月20日或10月20日前到MPA办公室领取或从院网上下载导师选择表,填写第一、二、三志愿的导师(不允许三个志愿是同一导师)并于5月30或10月30日前交院MPA办公室。
(二)MPA办公室汇总导师选择表后,由导师按限额选择签署意见,并由MPA办公室按照限额调整后,报学院批准。
(三)MPA办公室于6月10日或11月10日前,在院网上公布“学生—导师”互选结果。
为保证MPA培养质量,每位指导教师当年指导MPA研究生人数限额为6人。在“学生—导师”互选的基础上,由MPA办公室按照限额进行调整,按学生的研究意愿指定相关的未达限额的老师指导。特殊情况由学院学术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二、论文撰写规范及程序
(一)MPA学位论文以应用和实践型论文为主,论文选题一定要与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类型包括专题分析、调研报告、组织诊断、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等。论文内容应立论明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事例真实可靠。论文工作量不得少于半年,论文正文字数应在2万字以上,论文格式必须符合论文的规范要求(详见《MPA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二)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编写开题报告。申请进行论文答辩的学生,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答辩前3个月的当月20日(即1月20日或7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开题报告由相应的导师组全体成员审阅通过后,学生按照报告撰写论文。
(三)论文应独立完成,若发现有内容抄袭、弄虚作假或找他人代写等作弊现象,将取消其答辩资格。
(四)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经常保持联系,汇报论文进度。论文初稿完成后,导师必须认真审阅并针对初稿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导师的意见再进行修改补充,由导师审阅并定稿,按要求装订。
三、论文评审
(一)建立论文匿名评审制度
1、MPA论文建立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校内、校外评阅意见由MPA办公室统一安排匿名送审。为保证外审意见及时返回,特规定申请参加4月或10月答辩的研究生应于当年3月20日或9月20日前将导师签署同意定稿意见的正式论文一式三份提交到学院,论文中不得出现导师和本人相关信息。逾期者参加下一轮答辩。
2、匿名评审中有1票被否决的论文必须重大修改后,经导师认可,方可进入答辩程序;有2票被否决的论文必须重新修改完善,修改定稿后须再次送审,申请参加下一轮答辩,再次送审费用从导师指导经费中扣除。
(二)设立论文评审申诉小组
由院学务委员会提名产生MPA研究生论文评审申诉小组,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MPA研究生的论文评审申诉,审查并公布论文评审最终意见。
四、论文答辩
(一)MPA答辩每年分两次,上半年答辩截止日期为4月30日,下半年答辩截止日期为10月30日。具体答辩日期与导师商议确定,申请答辩的MPA研究生于答辩日期前10天带论文到MPA办公室办理申请答辩手续。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导师和MPA办公室邀请,经主管研究生的院长审批签字有效。
(三)答辩通过后,由院研究生秘书报送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投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必须由分委员会秘书填写在相应的学位申请及评定书中,由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答辩未通过者,在导师指导下重新选题撰写论文,可申请参加下一轮答辩。若再次答辩仍未获通过者,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四)学校每年分别在5月、12月两次审批合格并授学位。
(五)若学生论文答辩、评审未获通过,翻倍削减导师次年指导人数,若同一导师当年指导人数中一半以上(含一半)未通过答辩,导师停招一年。其他处理决定由院学术分委员会和院学位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五、学位申请
(一)由院研究生秘书负责向校学位办公室按时报送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表决票、建议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硕士生的学位申请材料,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于每年6月和12月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表决。
(二)硕士学位的申请若因学位论文质量问题被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驳回,由学校按规定处理。
六、学位授予
MPA研究生参加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答辩通过者,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附件1:论文的评阅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审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聘请2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作为论文评阅人,一般应有一位本专业之外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人一般应在答辩前15日内对论文做出评价,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于答辩前10日将论文评阅意见退还学校。
附件2:答辩委员会组成
MPA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可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学院确定。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1名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附件3: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
(一)由秘书宣读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的名单及答辩规则;
(二)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
(三)答辩人报告论文选题由来、意义、创新点及主要内容(10分钟);
(四)答辩委员提出问题,答辩人回答问题(10分钟);
(五)答辩会休会,学生退出会场;
(六)答辩委员会成员商议并表决。
(七)答辩会复会由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和表决结果。
(八)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附件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者上报信息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每年应按规定的时间向国务院学位办报送本单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基本信息。各学位授予单位报送的信息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即将建立的面向国内外的证书认证系统的基本信息源。为此,国务院学位办专门组织开发了“全国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供各学位授予单位上报信息使用,以确保各单位上报信息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为确保我校学位授予信息上报工作顺利进行,特对硕士学位申请者的信息上报作如下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在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按规定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学位研究生)基本信息表”,并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信息工作站”进行信息录入。学位申请者应对所提交的基本信息表中各项内容的准确性负责。每位学位申请者需向信息工作站交纳10元信息录入费。
附件5: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答辩事项
一、相关文件
A、论文3本(含原件)
B、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份
C、论文评语3份
D、答辩审批表2份
E、论文评审意见表5份
F、个人信息表1份
G、彩色一寸、二寸照片各1张。
二、申请答辩程序
(一)完成论文装订
(二)请导师聘请答辩秘书
(三)网上下载B.C.D.E.F.文件,并填写有关内容
(四)将B文件送交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办公室审核成绩
(五)准备5本论文(含原件)请导师签字,并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
(六)将D文件及导师已签字的5本论文送交系主任、主管研究生院长签字
(七)将其他论文送给评委,将C文件送给评阅人填写,并尽快收回
(八)将F文件上网录入个人信息
(九)将全部文件(A~G)交给答辩秘书,商议答辩会议安排
(十)举行答辩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
一、MPA的开题报告是保证MPA研究生硕士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MPA研究生培养的管理,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过程,特制订本要求。
二、根据MPA培养计划,MPA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并举行开题报告会。
三、MPA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必须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有关课程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成绩合格。
四、MPA研究生的选题一般应该是实践性较强的公共管理类题目或实际案例分析,即论文要在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方面进行有价值的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现一定的创新水平。
五、MPA研究生应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具体要求为:
(一)所阅读的文献量不得少于30篇,其中中文资料不少于20篇,外文资料不少于10篇
(二)对所阅读文献的思想、论点、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以反映论文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三)文献综述内容不得少于4000字,在文献综述的后面必须附上所参阅文献的目录
六、MPA研究生应该撰写选题报告书,内容主要包括:
(一)选题的来源、依据、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预计的结果
(四)论文框架及研究时间进度安排
(五)导师的审核意见
七、MPA研究生应在确定开题的前一周按要求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选题报告,一式5份交MPA办公室,由办公室分送研究生指导专业方向导师组成员。
八、MPA办公室统一安排MPA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会上进行口头报告并接受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提问。指导小组会后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审议,并作出是否予以通过的结论。
九、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的MPA研究生应在两个月之内重新开题。
附件1:关于MPA研究生开题报告审议的原则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导师组应通过开题报告的审阅,就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议,最后做出开题通过与否的审议结论。
一、文献综述:
必须反映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特别是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及实证应用方面的情况。
二、学术性和应用性:
所选课题学术上是否具有理论意义,在实际中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三、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是否合理;
(二)科研条件(经费和图书资料等)是否能满足课题研究的要求;
(三)课题目标是否恰当;
(四)课题工作量偏少还是偏多;
(五)进度安排是否明确、合理、可行。
附件2:开题流程
|
|
|
|
|
|
|
|
|
附件3:开题报告范本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简表)
研 究 生 简 况 | 学 号 | 姓 名 | 姓名拼音 | ||||||||||||
性 别 | 身份证号 | 出生年月 |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
入学时间 | 录取方式 | 培养方式 | |||||||||||||
导师姓名 | 导师职称 | ||||||||||||||
论文题目 | |||||||||||||||
课题来源 | |||||||||||||||
论 文 内 容 | 摘 要 | ||||||||||||||
主 题 词 | 中 文 | ||||||||||||||
英 文 | |||||||||||||||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的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创新性
四、论文框架
五、计划进度安排
六、参考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是实用型论文,论文选题一定要与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相结合,选题要实在、恰当,其类型包括专题分析、调研报告、组织诊断、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等。论文的工作量不得少于半年,论文正文的篇幅应在2万字以上,论文的格式必须符合硕士论文的规范要求。
一、基本要求
1、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在论文中引用了文献内容或内容需要说明的,应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加以标注,并将其列入注释(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计量和单位及其符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应执行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的计量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得一符多义,含义相同的计量则必须用同一符号表示。学位论文应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专业术语应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或本学科权威专著和期刊通用的专业术语,且前后应一致;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3、图文精选,切忌与文字或表内容重复,图中文字、数据和符号应准确无误且与文字叙述一致,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图名应简洁明确且与图中内容相符。表应有表序和表名,表名应简洁并与内容相符。图、表和公式应分别顺序编号,并在图表下注解说明数据和资料来源。
二、题名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既要准确地描述内容,又要尽可能短,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三、序或前言(必要时)
序或前言并非必要。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学位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选题的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和致谢中陈述。
四、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学位论文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论文的窗口,并频繁用于国内外资料交流、情报检索、二次文献编辑等。其性质和要求一般为:
1、摘要即摘录论文要点,是论文要点不加注释和评价的一篇完整的陈述性短文,具有很强的自含性和独立性,能独立使用和被引用。
2、应含有学位论文全文的主要信息,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新见解或创新性,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创造性成果。
3、内容范围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以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实验的、研究的、调查的、观察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建议,预测等。
(5)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4、摘要的详简度视论文的内容、性质而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500-600汉字。
5、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计算机程序,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6、关键词应有3至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便于文献编目与查询。
7、应有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语摘要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摘要中主语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语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
五、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六、正文
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字数不应少于2万字,可以包括;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各章节标题应大致对称,内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关系,各部分篇幅长短不宜悬殊太大,章节标题也不宜太长。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七、结束语
经过对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归纳出若干有机联系的论点,并对本研究成果的意义、推广应用的现实性或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探讨加以论述。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八、注释
格式同第十条要求,但必须注明页码。
九、致谢
对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导师、校内外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同学等表示感谢。
十、参考文献
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可列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专利和学位论文等。其著录格式分别如下:
1、图书:[顺序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书名.版本(第x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顺序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期号)
3、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in(见):整本文集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4、专利:[顺序编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起页~止页
5、学位论文:[顺序编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份
6、网上论文:作者.题名.网址, [文章发表时间,如2003-10-12], [文章查找时间,如2006-2-7]
十一、附录(必要时)
包括详细的公式推导、实验数据、计算程序、援引他人的原始资料、数据及其设备条件等。
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置于附录1,格式同第十条要求,并逐篇注明署名单位是否为华中科技大学。
十二、编排格式要求及示例
分类号 学号
学校代码 10487 密级
加粗宋体53 |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圈建设中的产业政策探讨
加粗宋体小二 |
学位申请人:
学科专业 :
指导教师 :
答辩日期 :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PA
The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al Problems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of Country in Dachuan Town ofShiyan City
Candidate :
Major :
加粗Times New Roman三号 |
Supervisor :
HuazhongUniversity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430074, P. R. China
October, 2006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属于 |
保 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加粗黑体三号 |
摘 要
当前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东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的三大城市圈,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三大城市圈在经济规模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明显。中外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在全球化条件下,孤立地依靠单一中心城市发展,独立制定某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组团式的城市圈将成为开放时代财富增长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平台。而这种城市圈并非一定区域城市的简单聚集,它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的,一个城市圈域经济的竞争力是由它的产业竞争力体现的。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圈或类城市圈的经济体,应当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城市圈内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这将成为这些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区域振兴的关键。
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城市圈和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描述我国城市圈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反映了各地城市圈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圈建设中的产业政策并具体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产业政策。本文基于对现状的关注,通过对城市圈产业政策的探讨,认为中西部有条件地区在城市圈建设中应以产业为突破口,在合理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赢得产业竞争力,获得区域和城市圈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城市圈 产业集群 产业政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ucture inChinahas been like thi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Tangshan Area have become the top three urban circles, and they have performed as three engines pull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ir advantages in economic scal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re more obvious. It is 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regions both in and abroad that in globalize world the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an isolated city or plan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a single city is not practicable. On the contrary, the grouped urban circle supplies a platform for wealthy creating and raising the entire regional competition. But the urban circle is not just some cities located in a concentration area; it is constructed on the highly specified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rrangement. The competition of an urban circle is embodied by its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d the industries are generally in cluster structure. For the developing urban circles and areas, government establishes reasonable industrial policies, guiding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the roads to change present state and become developed.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 essay is consist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als of urban circle and industrial cluster; the second part illustrates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 of Chinese urban circles; the third part mentions the outstand problems that occu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y urban circles; the last part is a series of general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it also takes Wuhan urban circle as an instance. The essay pays attention onChina’s regional circumstance, and it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developing urban circles and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Chinashould take industry as a key in promotion. In the mean while,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edit reasonable industrial policies, based on it local industrial chai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guide the local industries to get competition, and the region in turns will have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 circle;industry cluster;industry policy
加粗黑体小四 |
加粗黑体三号 |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宋体小四 |
引 言...............................................................................................................................1
1.城市圈及产业集群理论................................................................................................2
1.1城市圈基本理论........................................................................................................2
1.2产业集群理论............................................................................................................8
2.我国城市圈发展现状..................................................................................................17
2.1我国城市圈总体发展状况......................................................................................17
2.2我国三大城市圈现状..............................................................................................19
3.城市圈建设中的问题分析.........................................................................................22
3.1产业结构的“同构化”..........................................................................................22
3.2产业结构“低度化”..............................................................................................23
3.3“同构化”和“低度化”形成原因分析..............................................................24
4.城市圈建设的产业政策选择.....................................................................................26
4.1主导产业的选择......................................................................................................26
4.2城市圈内政府协调,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30
4.3构筑基于产业链的区域化产业带..........................................................................31
4.4案例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产业政策选择.........................................................34
结束语............................................................................................................................40
注 释.............................................................................................................................41
致 谢.............................................................................................................................42
参考文献............................................................................................................................43
附 录.............................................................................................................................46
加粗黑体三号 |
结束语内容小四宋体 |
结束语
加粗黑体三号 |
注 释
[1][3][9]陈文科.城市圈发展的当代蕴含与阶段特征.江汉论坛, 2003(8):5~11
加粗黑体三号 |
致谢内容小四宋体 |
致 谢
加粗黑体三号 |
参考文献
(以下仅为各类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3)M.E.Porter.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ic.E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Feb:15-34,2000
(9)倪鹏飞.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城市经济研究,2001(5.6):30
加粗黑体三号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内容小四宋体 |
华中科技大学MPA研究生答辩流程图
5月或 10月下旬答辩 (地点:学院三楼案例教室) |
整理并提交所有答辩材料至答辩秘书: 1.答辩完后,提交修改过并由导师和作者本人签字的论文纸质版3本(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提交地点:学院MPA教育中心办208室; 2.三天内将论文电子版发至MPA中心办E//:hust_mpa@126.com,格式word文档,文件命名“407_学号_姓名”),参加由学校启用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测试,若测试不通过,将只有一次机会在1年内重新申请学位。 3.交1张2寸免冠彩照(办学位证用); |
学位信息录入 (进入“研究生院学位管理系统”点击学位信息录入) |
3月20或9月20日前提交经导师同意定稿的论文3本到MPA中心208室参加盲审 |
准备申请材料: 1.MPA中心办核对学分并领成绩单一式二份; 2.网上下载答辩表格填写后,导师签意见; 3.到MPA中心208室盖院系章; 4.持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注意:研究生院双休不办公) |
答辩前五天交定稿论文五本到MPA中心办 |
清理学费(先到学院210室开缴费通知单,然后到财务处交款,注意双休不办公) |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选择表
姓 名 | 性别 | 学号 | |||||
工作类别 | 听课所在班级 | ||||||
工作单位、 通信地址、邮编 | 职务 | ||||||
具体从事工作 | |||||||
E-mail地址 | |||||||
联系电话、手机 | |||||||
拟选导师 姓 名 | 1. | ||||||
2. | |||||||
3. | |||||||
论文选 题初步 意 向 | |||||||
导师意见 | 年 月 日 | ||||||
学院意见 | 年 月 日 | ||||||
MPA学位论文指导导师组分组名单
第一组: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电子政务)
夏书章、徐晓林、李振文、杨兰蓉、王冰
第二组:高科技园区管理
钟书华、徐顽强、卢新海、谭术魁
第三组: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管理
马彦琳、徐顽强
第四组:城市土地管理
马彦琳、谭术魁、卢新海、李菁、曾忠平
第五组: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朱玉泉、徐晓林、陈海春、许晓东、黄栋
第六组: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分析
王国华、蒋天文、陈鹤、王冰
第七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陈海春、刘启君、葛秋萍、张毅
第八组:公共安全预警管理
佘廉、张文学、胡隆基
第九组:政府管理与创新
毛羽、危怀安、吴淼、刘彩虹、严丹屏、孙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