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会要闻
    • 教工动态
    • 通知公告
  • 工作流程
    • 教学事务
    • 行政事务
    • 学工事务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学院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行政 > 学院简报 > 正文

【第168期】学生工作如何“创先争优”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时间:2011-03-25 11:43:00  点击:次

我院继2008年获校“研究生工作先进单位”和“本科学生工作创新奖”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后,2010年又荣获校“研究生工作先进单位”和“本科生学风建设奖”荣誉称号。学院学生工作连续三年成为校级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和今后继续发扬。

一、构建纵向党支部,让支部精神代代传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有把党支部建在连队的成功经验。我院经过十年的摸索,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培养人才的特点,探索把党的支部建在专业年级上,即变过去的以班级为单元的党支部为为以专业年级为单元的党支部。以班级为单元的党支部特点是平面体,学生年龄、专业兴趣、知识层次、社会阅历大体相仿;而以专业为单元跨年级建设的支部则在年龄结构、专业兴趣、知识层次、社会阅历诸方面优势互补,视野扩大,弥补“平面体”(班级支部)的“同一层次”局限。实践证明,以专业为单元跨年级的支部与以班级为单元的同年级支部的不同在于,专业跨年级组建的研究生党支部,有利于支部精神的形成和传承,科研活动和支部活动相互促进,有助于推进科学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党支部在本专业的战斗保垒作用。比方说,班级支部,在硕士生学习2年半或者2年之后该班同学就全部毕业了,支部也就不存在了,而专业跨年级支部恰恰相反,只要这个专业存在,这个支部也将永远存在,这个支部历年积淀的“支部精神”也将年复一年地、代代相传。

二、“共建”支部为走向社会提供实践基础

与国家政权机关党组织“共建”支部是我院学生工作的又一创举。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在学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走上社会之后,成了高学历、低素养、低实践能力的学生。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纷纷叫苦,“不适应社会”,而用人单位则纷纷叫喊,如今的大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还有的大学生则一走上社会就融入了低级社会潮流,参与到了物欲横流的队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基于培养的人才将是公共事物管理者,管人、管钱、管物。总结我国高等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国家的现实需要,摸索学院与社会相结合,“共建”党支部,对大学生进行社情国情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于2010年5月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职务预防处党支部“共建”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举办“反腐倡廉专题知识讲座”,“公共管理问题研讨会”、“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调查”、“参观洪山监狱”,“特殊党日进社区活动”等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硕士研究生纵向党支部与校外司法机关党组织的共建活动,形成了“三位一体”(学校、机关、学生)的高校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党建组织形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生课堂教育与司法机关现实活动的联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党员提前走向社会、进入角色。这对于以“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为培养目标的公共管理教育,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抓学风建设就是抓龙头,龙头舞则全盘活

学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我院一贯把学风建设置于各项工作之首位,即我院抓学风教风并不是因学校把2010年作为“学风教风建设年”而始,而是一以贯之。我院抓学风建设既有软措施,又有硬措施。软措施是指教育思想教育,硬措施是制度保障。我们学院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研讨会,号召教师、学生参加教育思想讨论、写教育理论文章。早在2009年就出版了一本教育思想讨论论文集,有30多位教师写出了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育理论文章。在2010年度,院学生口、教学口联合召集,一学期内先后召开了三次学风教风建设调研座谈会。

我院在学风教风建设的硬件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制度保障。

一是坚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听课制。院学政领导亲自带队听课,分头听课与集中听课并举。听课领导和教师要认真连贯听完每一位教师当堂的教学内容,课后要在适当的时间以多种形式(个别交谈、大会、小会讨论)与任课教师交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仪表到课堂气氛,都应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内容。课堂效果以百分制计分,合格线为85分。在2009年学校组织评选的“学生最满意课堂”前14名中,我院有三位教师所授的本科生课堂入选,是学校文科院系中唯一一个有三个课堂入选的院系。

二是实行本科生学生导师制。学院强调“大力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学业导师通过各种渠道,将本科生吸纳进他们的科研团队,同时通过大量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实现学与研的结合。如举办“挑战杯”作品院内选拔赛、“学术讲座周”等活动,并制定实施《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办法》激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2010年,我院本科生团队荣获“求是杯”课外学术科技大赛经济法律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目前,近几届本科生(近几年每届约招110名左右,含近30名高水平运动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已达40余篇,其中,2007级本科生(恰是学业导师制实行的第一个年级)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而该年级共有普通本科生72人,占比高达九分之一。黄婧、罗杭等同学是学业导师制产出的优秀代表,他们参与学业导师的科研工作,因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相当程度的科研实践能力,因而在清华大学的保研复试中表现出色被录取。

三是实行本科生双班主任制度。即在研究生班主任的基础上再派一位教师兼班主任。本科生配有由严格先拔的研究生班主任,最近两年又实行双班主任制,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定期接触,班主任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学生情况,商讨相应管理措施。王冰教授、吴淼副教授长期坚持在自己所带班级中开展读书会活动,陈莹、郑斌两位老师则在班级中开展英语班会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生班主任的选拔十分严格,通常由本院本科毕业的中共党员担任,同时还必须满足英语成绩良好、学术积淀较深、学习态度一贯认真等条件,经学工组综合考核公示无异议后方可上岗。研究生班主任与本科生年龄相差不大,既做先生,又当学长,有带头示范作用。教师班主任因其丰富的学术底蕴和严格风范则具有航标导航作用。实践证明,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我院双班主任制度对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克服教育失误带来的后遗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校教育管理措施。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