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以来,网上有言论称,我省某民营航空公司破产一事“印证了国进民退”。我省多名民营企业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受网络上多年来就流传的“国进民退”观点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担忧。针对这一看法各位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看法,我院王国华教授认为“国进民退”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湖北经济发展应该大力促进国企与民企并进齐飞。以下是调查具体报道。
调查提示:
3月以来,网上有言论称,我省某民营航空公司破产一事“印证了国进民退”。
我省多名民营企业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受网络上多年来就流传的“国进民退”观点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担忧。
针对所谓的“国进民退”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疑问:“民”在退吗?
调查结果: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数据最具说服力。
在省工商联,记者获得了刚刚出炉的2010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报告全面呈现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记者选取其中几组数据,从中可窥见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
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666.8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492.79亿元,增长2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比2009年提高0.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加了4841.26亿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2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43.3%上升到48.5%,提高了5.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个多百分点。
2:民营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010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34.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290.0亿元,比上年增长43.1%。民间投资在城镇固定投资中的占比为53.2%,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已经超过了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已成为全省投资的主体。
而2006年,全省民间投资仅为749.9亿元,只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总量的20.9%。
3、规模以上工业的民营经济分量
2010年,全省私营工业企业数为9223家,比上年增加1348家,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占比为58.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6.4亿元,比上年增78.0%,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快4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北有16家企业登榜,排名全国第五,居中部省份第一。在中部六省中,湖北上榜企业数量最多,而且实现了连续5年递增。
我省上榜16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962.65亿元,资产总额为678.77亿元,分别占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比重为2.03%和1.74%。
5、区域民营经济飞速发展
在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林区中,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的有6个市,超过50%的有5个市;武汉城市圈共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610.68亿元,比上年增加839.84亿元,增长22.3%,比上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占武汉城市圈GDP比重为52.5%,比上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
体验:大冶现象
感受:民营“引擎”动力十足
5月12日上午。大冶市经济开发区城西北工业园。
黄石山力兴冶薄板有限公司厂区里,员工们正为工厂正式投产做最后的准备。“再过6天,公司将有两条生产线投产。”与省天然气公司的代表敲定备用供气管道的建设方案后,副总经理周劲松接待了记者。
周劲松说,由3家民企共同投资30亿元建设的山力兴冶,是目前黄石市在建的规模最大民营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6亿元。
从去年4月10日开工建设到即将正式投产,只有13个月。“这是真正的大冶速度!”周劲松感叹。
对于大冶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今年60岁的周劲松可以说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大冶民营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1998年启动的国企改制,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周劲松是操盘手。2001年后,周劲松“下海”加入劲牌公司。“大冶县域经济位居全省三甲,得益于民营经济这台强大引擎!”周劲松说,“靓女先嫁”的劲牌改制模式和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带来了大冶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连续多年跻身全省民营经济县(市、区)五强行列。
据市经济局提供的数据,民营经济已成为大冶县域经济的主体,有6项主要指标占比达到了80%以上。即: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88%,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89%,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93%,民间资本投资占全市社会投资的87%,财政收入的85%以上来自民营经济,出口创汇100%来自民营企业。
疑问:“民”不让进吗?
调查结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将前所未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掀起湖北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部分,必须在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没有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全省的跨越式发展”;“在全省上下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浓厚氛围,把湖北建设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
这是我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会议发出的最响亮声音。《中华工商时报》对4月18日举行的这次会议的报道,特别指出这是湖北省工商联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及在省内的省委常委都出席了会议。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我省民营经济将掀起发展新高潮。”5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研究员说,在湖北,不但不存在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如此高规格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会议,更是加大扶持力度的重要信号。
回顾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每个关节点上都有政策的推动之功。1993年召开首次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后,个体私营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1995年第二次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颁布了《湖北省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条例》,个体私营经济进入规模发展阶段;1998年召开全省第一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2002年在仙桃召开民营经济现场会议,出台《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确立“一主三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方针,县域经济基本走向民营化。
我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容,也是亮点纷呈:
——培植市场主体,发展民营经济,关键是要破除行政审批等环节的“玻璃门”现象,给大、中、小企业以公平待遇。要拓宽投资领域和范围,除明文禁止或限制类项目外,要敢于向民间投资开放。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公开透明,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领域,首先要“解禁”。必须打破条条框框,打破各种垄断,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大胆引进民间投资。对于民间资金,凡是没有明文禁止的都可以进入;对于政府性资金,凡是能退出的要尽量退出。
——拓宽领域,更要“让利”。政府投资不能与民争利,要让民间资本有一定盈利空间,真正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和引擎作用。
——对民营经济,要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和引导力度,有条件的市县设立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
据悉,目前我省已草拟《湖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加大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减免收费、价格政策、保障用地、简化行政审批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突破、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措施。
可以预期,我省民营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专家视点】
从政策到现实均不支持“国进民退”观点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秦尊文: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要实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
所谓“国进民退”,并不存在。从政策层面看,党和政府从没有国进民退的意图。2005年,国家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去年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新36条”。我省最近召开了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会议,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掀起新高潮。
从现实数据来看,也不支持“国进民退”。我国经济领域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明显快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强。在湖北,民营经济已占据半壁江山,县域经济基本都是民营经济。“民退”并不存在。
所谓的“国进”,是在国企改革成功、实力壮大的情况下资本扩张的产物,这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优化环境,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进得更快。
就湖北而言,从企业外部来说,要进一步改善软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帮助民企克服技术制约等;从企业内部来说,民营企业不能简单地把偶有的发展困境归于政策障碍,要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家也要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华:
“国进民退”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笼统地、简单地说“国进民退”并不准确、也不客观。就湖北来说,“国进民退”并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国企的比重本来就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湖北民营经济发展比较薄弱,基本不存在“民退”的问题,所以湖北经济发展应该是“国”与“民”双进,大力促进国企与民企并进齐飞。
首先是政策扶持和政策优惠的落实,如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尽快建立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等;其次是要创新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制,如为民营企业设立“税收优惠期”,实行对其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等;第三是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好参谋和指导,如提供国家产业导向信息、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等,同时,应将社会保障面覆盖到民营中小企业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关链接:
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6/201107/t1768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