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会要闻
    • 教工动态
    • 通知公告
  • 工作流程
    • 教学事务
    • 行政事务
    • 学工事务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媒体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行政 > 媒体看学院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城市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1-03 15:23:57  点击:次

【编者按】2017年1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学报》以“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城市”为题展开了对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共存、如何明晰市场主体责任边界、如何提高群众获得感等问题的讨论。我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张毅接受了采访,他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智慧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中国安防展览网、中国社会科技网、南开大学新闻网、搜狐网等众多媒体网站积极转载。


原文如下:

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城市

赵璐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11月29日第1341期)


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的公共服务效力和发展竞争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有学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城市因事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机遇与挑战共存

建设智慧城市机遇与挑战共存。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毅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不平衡的发展阻碍智慧城市建设,“数字鸿沟”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卫东表示,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大有可为。但他也表示,目前建设过程存在跟风现象,有些地方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缺乏清晰认知。

     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乾看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改革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定位不清、投资不足、管理体系落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明晰市场主体责任边界

 谈及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系,受访学者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政府要“正确定位”和“主动归位”,企业要“大胆站位”。

黄乾表示,政府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加强协同合作的同时,也要明晰政府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政府的重点责任应该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产业政策、营造智慧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企业等市场主体应积极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兰冰对“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的原则表示认同。李兰冰表示,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明确智慧城市的建设机制与建设模式;统筹安排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对智慧城市以及相关企业运行进行监督与管理;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可控。企业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探索智慧城市或者某具体运行模块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方式创新;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城市服务,成为智慧服务与智慧功能的平台运营商或提供商。

此外,张毅表示,要将社会公众的重要性纳入考虑范畴。社会公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刘卫东表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城市的主体——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各尽其力。


提高群众获得感

建设智慧城市旨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张毅看来,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智慧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李兰冰认为,一是要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入准确地识别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便民惠民基本导向。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条件,选择适宜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三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营销与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智慧城市的进展、功效与作用。

“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黄乾表示,一方面,要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文化休闲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群众的需求构建普惠化的智慧城市。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基础智能应用广覆盖,缩小群众之间的“数字鸿沟”,夯实智慧城市建设的社区基础,让群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www.cssn.cn/zhcspd/201711/t20171130_3760207.shtml

【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07923489_796544

【中国信息产业网】http://www.cnii.com.cn/thingsnet/2017-11/29/content_2017836.htm

【千家网】http://www.qianjia.com/html/2017-11/29_280361.html

【南开大学新闻网】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17/12/01/000358785.shtml

【中国安防展览网】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62608.html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