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本科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本科生新闻
    • 研究生新闻
    • 党建新闻
    • 团学新闻
  • 风晓通知
    • 本科生通知
    • 研究生通知
    • 党建通知
    • 团学通知
  • 公示平台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党建
    • 团学

本科生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晓学工 > 学子风采 > 本科生新闻 > 正文

青春榜样 | 国奖获得者宋思涵:允许万物穿过,允许一切发生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资助助理委员会  来源:  时间:2025-02-15 12:43:17  点击:次

以智慧为阶

攀登知识高峰

以热忱为翼

投身学生工作

以开放心态

拓展国际视野

......

她就是2024年国奖获得者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2301班本科生宋思涵

一盏明灯照书海

253B9

“建立时间轴梳理知识脉络、系统总结归纳、整理错题、反思不足、规划路径......”在宋思涵的学习历程中,这样的学习步骤不断循环往复,而这正是她始终保持专业成绩第一的法宝。

刚进入大学时,面对让许多文科生望而生畏的数理课程,宋思涵也犯起了难,“一开始我也很畏难,完全手足无措。”但她没有退缩,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最终在第一学期的微积分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

深知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她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积极参与“搭子伴学”“笔下生花”“朋辈辅导”等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宝典”:其一,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其二,尝试无纸化学习,利用幕布等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和规划表格;其三,提升总结能力,借助框架梳理的方法,定期反思学习情况,列出改进方向,同时也在总结中发现自身优势,增强学习信心。

除了专注于课内学习,宋思涵还积极投身于充满挑战性的学科竞赛。她获得了“大英赛三等奖”“四级口语优秀”的成绩,并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参与 “大创” 赛事和 “挑战杯项目”。荣誉背后,是她不断试错与改进的艰辛历程。回想起大一阶段参与竞赛的经历,她坦言自己常常顾此失彼,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也难以合理分配时间,“在一段时间的试错以后,我发现可以把参与的内容列在一张纸上,搞清楚哪些竞赛是自己感兴趣的、愿意投入精力的,再投入时间四分法中,把任务逐个击破。”

一捧炽热映学途

3F330

“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必须实实在在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公共管理的内涵。”从部员到部长,从班会到校级大会,从校内志愿服务到参与社会实践,宋思涵活跃在院级、校级乃至校外的各类活动中。她对学生组织工作的热忱以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激情,成为了她大学生活中熠熠生辉的底色。

作为班级团支书,她积极带领班级开展“特色团日”活动,全过程、全身心参与联合团支部的组建、破冰、路演以及最后的答辩环节,“虽然在这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我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协调沟通、组织排练,她最终带领班级成功取得2024年本科生十佳特色团日荣誉称号。

在学院工作期间,她凭借着对文字和实践工作的满腔热爱,活跃于院团委宣传部、社会实践部以及新闻中心采编部。她笔耕不辍,持续创作,用文字生动地讲述学院故事,描绘学院风采。她表示,文稿材料的打磨常常需要精准把握文字逻辑,同时还要满足不同的表达目的,“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进行有效沟通,这一点至关重要。”谈及在学生工作中的收获,她直言:“这份工作让我能够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感受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里,宋思涵始终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基层生活的眼睛,以及一颗深切共情群众的心。

在湖北省石首市,她深入乡村,亲眼目睹了乡村居民的真实生活,真切体会到基层人民面临的困难。她运用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她的实践成果也凭借扎实的调研与深刻的见解,被湖北日报、中青校园等多家媒体刊登报道。

在江苏省南京市,她与当地基层工作者展开访谈,深入了解基层治理方法、工作流程等内容。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让她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公共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学会如何成为一名真正为民服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路风尘拓天地

33595

“走过田野与山峰,也不要忘记走向世界和未来”,宋思涵始终坚信,国际交流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大一学年,她参与了哈佛大学暑期学分项目。在项目中,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同深入调研。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地调研紧密结合,聚焦于探讨社区成长如何实现社区韧性。通过这段学习经历,她表示:“我学会了运用跨学科知识去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终,她的结业成果得到当地媒体的报道。

此外,她还带队参与雪城大学交流项目,在文化碰撞中开拓国际视野。在赴美国雪城大学访学期间,她与世界各地的同龄学子一起学习,探索知识,还与著名学者同堂研讨。访学期间,舒适的住宿环境、高水准的饮食以及细致入微的安排,让她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公管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真切体会到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国外访学的经历,不仅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选择,也让她对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定位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她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才能站稳脚跟,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明晰自己想要什么,更好地专注自我提升”,宋思涵对自己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往日作序,来日为章,她将继续耕耘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