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滕灿)“对于学生组织建设有什么好的想法?”“开展学生活动时有哪些困难?”“同学们对学院各方面工作有什么建议?”……为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发挥“一站式”社区育人功能,5月9日,公共管理学院“公听明情”师生午餐会在紫菘学生公寓2栋公用房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芳、院长张毅、党委副书记粟晓丽、本科生辅导员何磊和陈甜、兼职辅导员马怿玮等,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学生骨干们共进午餐,共话思政育人,助力青春成长。
午餐间,师生聚焦学业课程建设、专业本领提升、就业能力强化、特色活动举办、实习实践推进等,展开热烈讨论。
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杨硕、李银杏、秦黎明重点介绍了研究生特色学职、文体、权益等活动。包括举办系列导学启思会与“公行致远”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实现学术指导与就业服务加速跑;承办形式多元的“周末工作坊”,构建“传统文化+导学共建”的文体活动体系,促进师生跨年级、跨专业互动;打造“公行致善”权益品牌,“关于提升华科大学子校园归属感的提案”入选“校长面对面座谈会”,“关于优化校园夜间道路灯光的提案”获校“十大提案”称号,学院研究生会获评2024-2025年度“权益先锋”荣誉称号。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刘亦菲、朱紫潇、夏洋溪紫介绍了向内创新、向外拓展的组织建设工作。包括开展具有“公管印象”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连续承办“国潮奇遇记”校园文化节、十佳歌手大赛等校级活动;构建五级安全员体系,摸排收集学生问题与需求,营造健康温馨社区和宿舍氛围;开设“搭子伴学—朋辈辅导—榜样分享—师生茶座”四大板块相融相促的生涯规划与学业帮扶服务,全方面助力学风建设与学子未来发展。
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徐浩东分享了研究生共青团特色工作,包括“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大板块,涵盖理论学习、信仰锤炼、专业赋能、实践淬炼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周菲谈到,本科生共青团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其中,“公小芽”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反响良好,未来将依托现有成果,结合“七彩假期”规划,逐步培育具有公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师生还就毕业活动筹备、学院公共空间使用、财务报销需求等学生实际需求与工作推进与进行了充分交流。
张毅对师生社区午餐会的交流形式表示肯定。他指出,此类轻松温馨的师生互动活动是搭建学院与学生间“零距离”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能更精准地了解同学们在学业发展、生活服务、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真实需求与思想动态,更能围绕师生共同关注的教学培养、创新竞赛、校园文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强调,学院将以化解问题、促进发展为导向,着力协调解决管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痛点堵点,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师生携手共同营造“学有良教、难有必应、业有专攻”的育人环境,推动学院事业与学生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实现同频共振。
刘芳表示,欢迎同学们随时与学院领导和老师沟通交流。她希望学生活动的开展持续完善,要密切师生联动,形成教师参与活动的常态化机制,让师生互动从“课堂授课”延伸到“生活陪伴”;要紧扣学业学术,创建学业规划论坛、学术年会等品牌,形成专任教师学科导航、学工队伍成长陪伴、校友导师发展引领的培养矩阵;要强化仪式设计,让每一场活动既成为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更成为凝聚学科认同、传承公管精神的“文化符号”;要增强国际视野,拓宽信息推送渠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实践,在全球治理舞台展现公管学子风采。
粟晓丽肯定了各位学生骨干在联系服务同学、优化学院治理中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她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继续运用好“枫桥经验”,探索挖掘更多交流平台与服务载体,努力把各项同学们需要的实事做在早、做在小,推动学生工作从“解决问题”向“优化生态”升级,让“有事找骨干、难事共商量”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温暖底色。
本次活动通过扁平化交流,切实推进育人力量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倾听学生心声,回应学生关切。公管学院将继续搭建师生常态化对话平台,精准捕捉学生成长痛点,实时响应多元诉求,有效构建协同育人的“师生共同体”新生态,助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