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引导学生筑牢信念根基,公共管理学院积极组织各研究生党支部参加学校第五届“百个研究生党支部讲好百个故事”创意传播大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经过初赛、复赛,共有三个项目被评选为“优秀双百故事作品”,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三个作品,感受创意传播的沉浸叙事与集体记忆。
作品:《梧桐树下的石榴籽——华科大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叙事》
所属党支部:城市管理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作品简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该作品以“梧桐树下的石榴籽”为叙事主线,通过“梧桐扎根”“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三重维度,生动展现华中科技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与青春传承。作品聚焦华科大“石榴红”文化节中各族学子共融共生的鲜活场景,回溯银龄教师跨越山河支援边疆教育、马静医生深耕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讲述“石榴医生”实践队赴疆义诊、新疆学子穆热迪力反哺家乡支教的青春故事,层层递进展现从文化认同到使命担当的升华历程。全片用梧桐树的沃土深植象征文化滋养,以石榴籽的紧密联结呼应时代号召,彰显华科大人将个体成长熔铸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厚情怀,讴歌新时代青年党员在祖国大地上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担当与荣光,为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提供鲜活的高校范本。
作品:《向西而歌——华科大银发与青春的支教交响》
所属党支部:土地管理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作品简介:该作品以华中科技大学银龄教师与研究生支教团的真实事迹为主线,讲述了两代人扎根西部、教育报国的动人故事。银龄教师毛羽在云南边疆坚守讲合,用知识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杜兰英远赴新疆,将智慧播撒在天山脚下。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付一帆、黄震宇将最赤诚的初心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品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真实的影像记录和生动的讲述,展现华科大人“与祖国同行”的使命担当,彰显教育扶贫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银发与青春的交响,既是华科大“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校训精神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作品:《土地证小小一本,华科大悠悠来路》
所属党支部:土地管理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作品简介:该作品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史中的土地证故事为主题徐徐展开。1952年筹建的华中工学院,因土地行政划拨无法律凭证,陷入长达半个世纪的“红线之争”,喻家山、喻家湖、东湖游泳池等地的权属争议不断。校档案馆团队从尘封档案中寻得关键文件,助力解决土地归属难题,学校还成功收回被占的60亩土地。1999年,三本土地使用权证为校园土地提供法律保障。2000年三校合并后,土地证成为新校园的法律护盾。该作品采用沉浸式音频播客形式;融合档案文献、人物记忆与时代背景,深情讲述这段历史,生动展现华科人在土地问题上的坚守与奋斗,凸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初心,激励当代大学生传承先辈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公共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实践调研、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实践能力。学院将以此次“双百”创意传播大赛为新起点,持续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立足专业特色,投身社会实践,用更丰富的形式、更真挚的情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实践调研、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实践能力。学院将以此次“双百”创意传播大赛为新起点,持续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立足专业特色,投身社会实践,用更丰富的形式、更真挚的情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文字:莫丽德尔·买地汉
视频:各党支部提供
编辑:李璐
责编:江昕迪
审核:陈甜、马怿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