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理论学习
  • 项目申报
    • 本科教学项目申报
    • 研究生教学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本科资料下载
    • 研究生资料下载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光明日报:如何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作者:骆郁廷 余杰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07-11 16:06:55  点击:次

(作者:骆郁廷 余杰 分别系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事实上,任何一门课程都要讲道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思政课讲的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本质方能真正彰显。因此,正确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思政课讲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道理

  思政课所讲的道理,虽然涉及特殊、具体的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最普遍、最一般、最根本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最一般、最根本规律的科学,而各门具体科学探索和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实践活动某一具体领域的具体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各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如同普遍源于特殊而又高于特殊那样,马克思主义源于各门具体科学又高于各门具体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因而,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揭示具体规律的各门具体科学起着指导作用。一切反映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都是科学的道理,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道理是“大道理”,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具体领域具体规律的道理是“小道理”。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统领各门具体科学的“小道理”,各门具体科学的“小道理”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关键在于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共同学习掌握的首要的科学的“大道理”。思政课要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讲清马克思主义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帮助学生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推动各门具体科学学习和运用的“大道理”。思政课要结合具体科学和专业课程,讲清“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使学生自觉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和推动对具体科学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在具体科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大道理”的理解,使“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青年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大道理”。思政课要结合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成长规律的理论,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理论,奠定青年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础,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与实践、与人民相结合,始终沿着人生成长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早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新时代的新使命建功立业。

思政课讲的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道理

  思政课重在价值引领,其所讲的道理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道理。思政课所讲的道理的真理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的,其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揭示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因而是真理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是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发展、推动了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结合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行”的关系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包括高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真正做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思政课所讲道理的价值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合目的性的,其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因而其是价值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突破了服务剥削阶级的旧的理论的局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指明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寻求自由、实现解放、创造幸福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越是合乎规律性就越是合乎目的性,越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就越是合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利益与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越是合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利益与需要,越是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运用和证实,也就越加具有真理性。因此,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统一于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在讲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时,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把真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同当代青年学生价值实现之间的本质联系,引导青年学生认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精神需求,自觉将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实现个人成长发展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梦想、智慧和力量融入强国复兴的梦想、智慧和奋斗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青春华章。

思政课讲的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道理

  不同于一般课程所强调的学理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其所讲的道理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道理,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理性和学理性支撑的政治性。

  一方面,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立场、讲方向。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也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者和奋斗者,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旁观者和评论者,更不是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引导学生认清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分清政治是非,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另一方面,学理阐释是思政课的重要支撑,思政课要鞭辟入里地讲理论、讲道理、讲科学。诚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透彻揭示。思政课要寓政治性于学理性之中,不仅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什么”,还要讲好“为什么”“怎么办”。思政课讲道理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蜻蜓点水,而必须结合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讲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讲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讲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讲清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带给人类光明的未来,从而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坚持“内容为王”,用深厚的学术讲道理,用理论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不断提升思政课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释疑解惑中澄清认知,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在纵横比较中增强自信,从而使思政课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达到铸魂育人的根本目的,更好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8日 11版)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