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理论学习
  • 项目申报
    • 本科教学项目申报
    • 研究生教学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本科资料下载
    • 研究生资料下载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响中国】在新年贺词中感受中国发展步伐

作者: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4-01-08 10:00:16  点击:次

作者:魏传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娓娓讲述过去一年砥砺初心的不懈奋斗,深情回首伟大祖国迈向繁荣复兴的坚实步伐。习近平主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很坚实”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中创造了新机遇、赢得了战略主动,极大地增强了信心和底气,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特别是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推进了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的强劲活力,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可以说,中国经济不仅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更有“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底气。

  中国经济这艘稳健前行的巨轮,已然扬帆起航,无惧风浪。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拥有着穿越风雨的底气和实力,拥有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具有强劲的增长动能和态势,具备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当前,在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科技、制造业、金融等领域蓬勃发展,正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发展的传奇;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升级增“质”正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大力支持,更是为这艘巨轮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在新的一年,我们有充足的信心期待一个更加繁荣、开放、创新的中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走得“更坚实”,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推进科技创新“有力量”

  力量,源自科技自立自强。过去的一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等等都是中国推进创新创造的代表性成果,标志着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已经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磨砺,是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创新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活创新创造,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在科技政策上聚焦自立自强,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起来;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通过减压力、添动力、提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的大厦离不开坚实的精神基座,我们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我们爬坡过坎、勇攀高峰,创造出更多的创新高地,让科技创新“更有力量”。

  让人们的美好生活“见神采”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话语再次诠释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过去一年,党中央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之中,在假日旅游人潮、“村超”“村晚”之中充分显现。中国社会上下活力满满、热气腾腾,映射了人们美好生活的新状态,是新时代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那样,“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种子”,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新的一年,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悠久而博深的中华文明中“见底气”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璀璨明珠。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都是一颗颗闪亮的文明之珠。

  中华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深藏着千年的智慧与瑰宝,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天文算数、医药饮食等诸多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诸如“四大发明”影响世界,文献典籍著述颇丰,制度创新独具一格,这些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中不仅有巧夺天工的玉器、典雅精致的青铜器、华美绝伦的丝绸和精巧绝伦的瓷器,更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精神价值,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映生辉,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共同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卓越成就与非凡智慧。中华文明涵养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给了我们继往开来、坚定前行的底气。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今,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为悠久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而自豪,也善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站在时光交替的新起点上,我们应当内心笃定,充满信心,为了共同的梦想,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010)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 责编:刘梦甜 ]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