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蒋鹏尧)11月21日下午,第二期“政府管理讲坛”我院举行,由湖北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教授主讲,论坛题目为“中国县制的起源与嬗变”。全院近200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张首映教授主持论坛活动。
宋亚平教授从其个人求学经历出发,阐述了他对历史的见解,并围绕着中国县制的渊源徐徐展开,深入剖析,带领师生以历史观领略中国县制的演进。
通过分析分邦建国制到郡县制的演变,宋亚平教授指出郡县制有四大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产生和成型;二是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为国家治理由贵族政治模式向官僚政治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四是为新兴土地占有关系的形成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他认为,郡县制的弊端之一是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中充当了梯石的角色,导致专制独裁愈演愈烈;而另一弊端是易造成“内重外轻”局面,进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他还指出,中国历史上由县级政府履行职责、维持社会秩序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依靠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然经济来实行无为而治;二是依靠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的教化作用,引导农民从精神上自我约束;三是依靠传统宗教宗法的力量调解矛盾、实施惩罚,以强制百姓循规操作;四是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的作用。
他分析了唐朝县级政府治理模式及其突出的治理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后指出,政府应该准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平衡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现在的政府管理者更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历史经验和历史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
张首映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认为,我国的制度优势与历史渊源具有深厚关系,希望同学们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研究市省级制历史,在历史中找寻解决现代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