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师从徐晓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马奔在学院101教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生动的学术讲座,题为《亚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印度和中国的比较分析》(democratic freedom,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on China and India)。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也有着太多的不同:同样规模的人口,同样悠久的古代历史,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遭遇,同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金砖四国之一(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不同的文化宗教国情,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这些相同和不同使得中国和印度成为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显学。
在讲座中,博士生马奔以印度和中国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有趣而又充满分歧的问题:民主究竟会促进还是阻碍经济增长?威权体制,或者更准确的,何种威权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对于民主而言,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而言是否更加重要?这些问题反映了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发现,东亚和南亚诸国的政治发展路径和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前者的政治更为稳定,而经济增长也更加稳健,而后者的民主程度似乎更高,但经济也踯躅不前。这一发现促使他开始研究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他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增长理论,如斯密的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索洛增长模型等等,这些增长理论分别强调了商业、制度创新、技术更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他试图将这些理论综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增长理论。
何为政治稳定?马奔给出了政治稳定的三个条件,一是政局没有经历重大的政治动荡和混乱,二是政策在长期内具有延续性,三是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最小化。从这些条件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稳定,而印度则相反。
其次,他分析了东亚和南亚国家政策的不同侧重点。东亚国家,如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更倾向于通过一定程度地限制政治自由而保证政治稳定,而南亚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参与和自由。而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不同的经济增长。
第三,他给出了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创新等方面的数据,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论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后发国家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民主往往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会妨碍经济增长。因此,在后发国家的经济起步阶段(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不利于经济增长,印度和中国就是最为典型的两个例证。
马奔的讲座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在我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埃塞俄比亚学生丹马拉提出,在论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时,不应忽视中国独特的一元儒家思想和印度复杂的多元宗教,这种不同,而不仅仅是政治稳定上的不同,也可能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差异的原因。毛羽老师提出,民主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的民主是一种初级阶段的民主,而西方的民主是一种高级阶段的民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归结为民主。王冰老师提出,民主有不同的类型,有西方式的成熟的民主,也有东方国家不成熟的民主,有传统意义上的代议制民主,也有哈贝马斯的商议式民主,因此在探讨民主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应当在民主之前再加上一个更加具体的限定。
马奔也是巴基斯坦Punjab University Lahore大学政治学教授,已经在中国进行了3年的博士生生活和研究,对中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中国老师、同学和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表示他将会用自己的研究和经历为中巴友谊和共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