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武校长听取我院发展规划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4月21日下午,校长樊明武院士和副校长李培根教授率领学校各职能部门在东七楼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听取了公共管理学院关于学院发展规划的汇报。参加听取汇报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有: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振彪,科技处常务副处长陈国清,学位办主任李军,教务处副处长李光玉,人事处副处长赵仲宇,文科办主任张建华。樊校长在听了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教授关于公共管理学院发展规划汇报后,作了如下讲话:
樊校长说,我多次听取了公共管理学院的汇报。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仅两年多的时间,发展很快,起点很高,引进和招聘了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取得了令上下瞩目的成绩。视公共管理学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校会尽可能地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支持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学校对肯努力、有发展前途、能很快见到成效的院系将予以坚决的支持。
学校往年与各院系签订任务书的办法,侧重在“量”上,往往陷入一种“讨价还价”的状态。今年采取各院系制订发展规划,学校相关部门以提出建议的方式参与规划的制定,再由院系落实规划的方式,学校的初衷是期望从“质”的方面对各院系工作做一个督促。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层的作用是订立一种规范,具体的发展目标还是靠院系去落实。院系是构成学校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基础,做好各院系的发展规划,对学校整体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各院系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动员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一起参与规划的制订,要在科学分析自己现有实力和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优劣势,发掘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突破口,制订可实现的详细目标,整合全校的资源,推进学校的总体发展。
谈到公共管理学院发展规划的标准,樊校长用著名画家毕加索在西方绘画史中的独特地位来比喻:众所周知,毕加索是抽象画派奇才,但他在成为抽象画派之前就是写实画派的一流高手。也就是说,任何创新都是在具有深厚的功底上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要用这样的高标准来从严要求:一方面要入主流,但主流不等于大流,切忌随大流;另一方面要在主流中举旗帜,要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和不可替代性,形成独树一帜的学派,也就是我们现在讲得很多的拳头产品,有大“拳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快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公共管理学院,由于“先天不足”(原是理工科大学),政治学和行政学学术根基较弱,在“入主流”上需要花大力气。任何一所学院,都有自己立足社会的根基学科。没有坚实的基础学科,就会被排除在主流之外。关于“举旗帜”,则要倚仗学校强大的工科背景,依托学校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充分利用校内水电学院数字化仿真实验室等现有资源来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发展政府管理学科,如电子政务、高新技术园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流程进行虚拟等。这是就公共管理学院总体发展规划而言,在落实到公共管理学院规划的细节上,还要在下面几个具体问题上下功夫。
(一)要形成国际化的办学体系
什么是国际化?就是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用现代大学机制办好大学。要建立好的管理体系,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内容应该包括学校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参照国际一流大学如哈佛、剑桥的培养体系,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国内一流的教学培养体系。
(二)院系的定位要明确
院系的定位应该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毕业生的质量,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要检验,社会更要检验。牛津大学的定位是培养政治领袖和公共管理的高级领导人才,剑桥大学的定位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人才。我们的公共管理学院定位在“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这已形成学院共识,并已远播同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三)院系发展目标要具体
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都要明确,甚至应该落实到每一年、每一学期、每一季度的具体目标。与之相应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落实,每一步要建立在仔细的分析上面,目标要明确,有可实现性。措施要细化,可操作。工科要讲可操作性,不能都是大而化之的东西。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后要进行跟踪监测,严格落实,每学年初期讨论制定,中期汇报检查,年终向学院教代会报告执行情况。制订规划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过程”。我们的教训是欠缺过程控制,虎头蛇尾,甚至虎头没尾。这是我们过去许多工作成效不显,甚至付了学费没有学习成绩的致命弱点。我们今后各项工作都要注意严格的过程控制。没有严格的过程控制,一切规划都将流于形式。
(四)要制订一套科学的院系管理制度
过程控制是实现学院发展规划的前提,但过程控制不是管、卡、压,不是设置障碍,而是要制度创新,找到达到规划目标的最佳途径。因之,从管理角度讲,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当成课题,结合实际,运用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政府管理的研究成果,在学院内形成科学、高效、民主的治理制度。比如说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要有好的分配机制,按绩效分配,与质量挂钩。要尽量满足能干老师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待遇。奖金要奖给优秀的教师,扶优扶强,不要教条化地给人人发奖金,拿工资和津贴好像是可以不干事,干事就要另外发奖金,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国外哪所大学有这种现象?奖金是奖励少数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人人拿奖金就不叫奖金了。学校将试行全学分制,学生选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选老师。选课制是残酷的,学生不选某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就得“下课”。在这样的制度下,能干的人愿意呆下去,不能干的人则呆不下去。机制副他们呆不下去,机制逼他们另谋出路。老是大锅饭,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院系就不可能发展。要保持一定差距,电有电位差,水有落差,没有差距就没有压力,没有差别就没有发展。公共管理学院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可以作为先进的经验推广到全校,这也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贡献。
(五)要下大力气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但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具的大学生。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就是社会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尺子。良师出高徒,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的制度保证。
(六)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学术氛围很重要。我在美国做研究的时候,一位台湾学者给我讲了一个昙花的道理。昙花很美,但是有一点,换了环境就会死。适宜的环境是昙花的生存条件,人也是一样,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之类的人才,需要适宜的学术环境,在良好的学术环境里可以做出大的贡献。
要以现代化的大学理念更新我们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内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比外部制度更重要。要重视引进人才,更要重视已有人才的成长,给他们创造成长、发展的条件。现有的人才对院系的发展更有实际意义。在不阻碍人才正常流动的基础上,用良好的制度和环境留人,用良好的发展前景留人,用感情留人。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引进人才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和基础-发展评估。提高已有资源的效益,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益。要区别对待引进人才和一般招聘人才。引进人才和一般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进人才不仅学位较高且在科研上有相当成就和发展潜力,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一般的需用人员则按通常的招聘人才对待。对学科带头人和有突出研究成果的人才,学校要以引进人才的标准从优对待。对于一般招聘人才,按表现给予相应的待遇。
(七)要重视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学科发展
以科研课题推动学科建设,以科研课题推动学科发展,以科研课题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的科研成果要带进课堂,带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参与研究,一流的教师一定要有一流的科研。用课题建设来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
樊明武校长讲话后,李培根副校长对教学、科研、基地、人才培养等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和要求。他认为,当前威胁世界安全的SARS问题,就是很好的公共管理课题。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建平,党总支副书记何流清,院务委员梁木生、王国华、徐顽强、马彦琳与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了汇报。
200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