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技术融合,探索教学前沿。3月16日,公共管理学院人工智能赋能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召开。院领导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主席、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各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教师代表和科室主任参会,共同研讨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芳主持。
院长张毅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学院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人工智能对当下社会产生的影响、新文科发展前景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需求等方面展开具体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给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梳理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推动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曾忠平教授作了题为“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总体形势和趋势、学院实验教学总体设计思考”的主题报告,从国内高校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状况、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等方面切入,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学院实验教学的可能模式和方式。他认为,契合形势需要,应以系为单位,加快推进示范课程建设,以改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并积累相关经验,为日后建成“国内特色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建设示范”奠定基础。
李薇副教授代表行政管理系作了题为“行政管理系实验教学建设情况和建设思路”的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培训与应用已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实验教学的智能化管理,借助大数据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学习进度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进而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信息,助力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更多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实验助手,使其能够协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鞠京芮副教授代表城市管理系作“数字赋能,智启未来:公共管理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报告,着重强调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对于公共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她提出,为打造具备特色且富有竞争力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学院可积极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在此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更加灵活多样、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广泛汲取各方优秀经验和资源,拓宽发展视野。
周敏副教授代表土地管理系带来“吉嘉时空数字孪生平台介绍”的报告,从智能航运、数字孪生流域、国防应用,以及应急处置与演练应用等五个维度,详细介绍了某数字孪生平台丰富多元的应用情况。他认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一些数字孪生平台与公共管理实验教学有着诸多契合点,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有力工具,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锻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人工智能素养,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各系系主任和在场老师进行了发言研讨,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为公共管理实验室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学院将依托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背景和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的机遇,乘势而上,精心谋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创新的教育教学服务。
会前,学院一行人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总编辑余庆和人文分社社长周晓方对我院教师来到出版社研讨交流表达了诚挚欢迎。参观过程中,余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从其创立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分享了获得的各类奖项成果,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其出版实力的有力见证;讲述了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在学术领域、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出版社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