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杰 乐家贝 王俞霏)10月30日下午,学院成立二十周年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论坛之院长论坛分三个会场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学院报告厅等地举行。
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淼教授与毛子骏教授共同主持了分论坛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在论坛分别发言。
朱旭峰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发展与公共管理国际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他阐述了清华公管学院目前的发展框架与未来的展望规划,以期学院既能深入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又能构建全球视野,发出中国声音。
章文光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社会实践探索》的主旨演讲,他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国内外的社会实践,并以北京师范大学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机制、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为例,说明推广社会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
蔡劲松教授围绕《“十四五”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作了主题演讲,他以北航公管学院为例对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如何建设公共管理学科提出相应的思考与见解。
朱春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社会实践与公共管理》的主旨演讲,他以赫伯特.A.西蒙的在各个学科领域的贡献切入,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政策议题、目标和工具以及在研究此类社会问题时实验方法运用的重要性。
孟溦教授作了题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她提出了基于公共管理复杂的本土情景下全育人的培养理念以及持续保障学院建设成果的措施。
史云贵教授从历史管理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指出在探索制度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治理量身订做一种研究路径,对中国治理案例研究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何文盛教授作了题为《在共同富裕中探寻公共管理学科的新定位》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及我国共同富裕建设的现状,并重点说明了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在对在公共管理学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刘毅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智能社会治理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主旨演讲,他指出研究智能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在社会治理领域所作出的努力。
城市管理系主任陈涛教授和黄栋教授共同主持了分论坛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田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魏玖长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广科教授在论坛分别进行主旨发言。
赵志荣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大公管和城市治理研究》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新文科更强调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节点、倡导和共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三个方面,在“大公管”视角下的城市治理可以基于主体-过程-对象视角研究,主体即行政管理的视角、过程即公共政策视角、对象即城市事务的视角。他总结道中国在地方政府城市治理的探索创新一直走在前沿,但学术研究中除了强调独特性,也要采用一般性学术话语,推动“大公管”视角下的城市治理走出去。
田凯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大,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特点,最后提到我国学术型人才培养在国际化、跨学科、研究方法、社会实践经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魏玖长教授作了题为《见微知著:潜在风险的预判过程分析与能力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提升领导干部的风险判断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见微知著能力的发挥的瓶颈与障碍,在分析见微知著能力与风险研判过程、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见微知著能力的培育路径。
张海波教授针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底层逻辑》作了主体演讲,他从应急管理在政策实践和学术研究中话语表达出发,带领大家认识了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比较了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之间转化的动态过程,提出在中国实践和国际比较中把握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汤志伟教授作了题为《智慧治理的系统性再认识——打开“智慧治理”的概念黑箱》的主旨演讲,他从“战略-安排-目标”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智慧治理的构成要素、实现目标、实施战略,并就国内外智慧治理的定义进行了比较。
王琪教授针对《面向全球治理的海洋特色: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实践与创新》作了主题演讲,她从海洋的独特自然属性出发分析海洋公共管理的缘起,指出了目前海洋公共管理研究的视域,分析了目前全球海洋治理对中国海洋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意识到的调整并采取的积极行动,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如何以海洋特色助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回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拓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空间。
张广科教授作了题为《“利出多孔”视角下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归纳了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两大维度,包括个体公务员应急处突能力和政府机构能力,基于“利出多孔”的视角出发,从政府应急能力建设面临的实践挑战与理论挑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土地管理系主任李菁教授和卢新海教授共同主持了分论坛三。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炳胜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忠良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源源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教授、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傅利平教授在论坛分别发言。
刘炳胜教授作了题为《信息框架助推公众参与——基于中国情景的调查实验研究》的主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在中国情境下公共——个人利益框架对于动员公众参与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集体主义文化强烈的国家,强调公共利益可能更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
孙涛教授作题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之我见:边界、理论、方法》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信息化、全球化、人工智能的挑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呼吁公共管理学科基于本土实践和理论的回应,他从学科渊源、中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讲解了对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见解,同时他回顾了治理理论发展过程以及中国治理改革历程。
谭安奎教授在线作了题为《政产学协同:国家治理之学与治国才能的培育》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治理才能培育应基于整全性视野,学科协同至关重要,知识、概念以及理论应与实践对话,达到政产学研协同的目标。
周忠良教授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关键:实现基层委托代理目标》作了专题演讲,他指出目前分级治疗存在着大型医院和医疗资源持续增加、基层医疗服务持续萎缩、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服务利用作用有限的运作困境,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化解现实困境。
许源源教授在线针对《“四个面向”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作了主题报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南大学时提出的“两个面向”,他提出了依托科技、注重交叉、服务地方、关注民生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路径。
张安录教授针对《面向生物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竞争与碳捕获机制》作了专题报告,他从全球生物经济发展与中国发展战略、土地利用竞争与碳排放、碳中和与碳捕获机制、结论与讨论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碳捕获机制,中国应该以生物科技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顺应国际潮流和引领国际生物经济发展。
傅利平教授针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展望》作了总结演讲,她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的现实问题、现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10年公共管理研究应遵循新技术革命下的公共管理创新、全球治理体系背景下的中国宏观政策与参与治理机制、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与路径主题,从若干维度出发,构建相应的全景式学科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