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公管新闻中心 颜淼)2022年6月23日下午3点,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在学院318教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庞明礼教授作为本次活动主讲教师。庞教授以“《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例”为主题,为学院20余名青年教师带来教学分享,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谭术魁教授主持本次活动。
首先,庞老师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节选内容作为引入,介绍了教育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他强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和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
随后,庞老师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在教学中,庞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将扎实理论和现实案例相结合,指引学生们走向问题答案。例如,针对“公共政策”的概念,庞老师分别列出中外学者对该概念的定义,然后向学生们提出“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存在的差异是什么”的问题,从而作出解答:国内学者对于该名词的定义强调完整性,外国学者强调定义清晰性。之后,庞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党的政策和法谁大”,在列举系列方针政策并进行分析后,庞教授对该问题予以清晰有力的回答:二者从效力上不具可比性,在外延上政策大于法。后续的教学中庞老师提出“党的政策对于非党员有没有约束力”、“党大还是法大”和“权大还是法大”等一系列问题,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等有力理论依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答。最后,庞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认识:首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程思政的效果以学生对专业课老师的信任为前提。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是提高老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水平,其次,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而不是加入思政内容,更不是专业课思政化。最后,课程思政要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类似于中医,重点在于治“未病”。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徐宛笑老师认为本次示范课做到了生动和实事求是;刘彩虹老师十分认同庞老师的“认真讲好课就是最大的思政”这一观点,认为老师不带情绪上课是根本原则和起点,教学技巧只是锦上添花。
活动最后环节,谭术魁副院长进行总结。他认为本次教学活动给各位教师带来极大信心,庞老师的教学示范证明了教师可以直面思政问题,在有边界的前提下做到为学生答疑解惑。他强调,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不变的主线,各位青年教师要继续为之努力。
至此,本次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