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公管新闻中心 支文琪)2022年7月6日下午3点,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辅导培训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举办。本次培训邀请中组部国家级人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教育部“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院长张毅教授以及学院2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谭术魁教授主持本次活动。
张毅院长首先致辞。他对杜德斌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与欢迎,并介绍了本次培训活动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请杜教授为各位教师分享课程思政的相关经验;二是在当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指向下为教师提供课程思政的新想法。
接下来本次培训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杜教授以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介绍作为引入,强调了在当今世界环境下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他与团队设计的《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系列课程,并以此为示范向各位老师展示了自己与团队的课程思政理念。
杜教授从课程的教学体系讲起,介绍了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并向老师们展示了在这些环节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巧妙插入。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崛起的相关内容时,杜教授会根据切身体会发自内心地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与感悟,并通过引导学生看待与认识大国崛起的相关问题激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杜教授提到,课程思政并不是空洞的政治宣传,而要和课程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即“课程给研究提供基础,而研究内容又将课程内容拔高”。老师们应从自身科学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从自己的专业研究中找寻课程思政的特色素材,尽力做到“老师们讲的有意思,同学们听得有兴趣”。例如,杜老师会在课程中向学生讲世界治理问题,以此引出中国提供全球治理新方案的话题,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进一步讲解该理念实施的具体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便使讲解有实际内容支撑,而非政治空话。不仅如此,杜教授还提到任课教师要将思政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结合,讲正确的、专业的知识。杜教授认为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想法,并且会受到网络上各种看法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用专业讲解进行正确引导,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最后,杜教授总结道,课程思政不是刻意加入思政,而是课程本身就蕴含着思政内容,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发掘。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张毅院长与杜教授就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中国要做的准备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给予学生相关提示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杜教授提到,高新技术发展成本高、周期长,需要长期积累,而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个问题需要更长期和深入的研究与沟通。
活动最后环节,谭术魁副院长进行总结。他认为杜教授的本次分享有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课程思政不是硬塞内容,而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二是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思政内容,教师应避免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的课程思政教育;三是科学研究与课程思政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而不可以科教分离。
至此,本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辅导培训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