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ENGLISH
  • 研究机构
  •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组织结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教育团队
    • 行政管理系
    • 城市管理系
    • 土地管理系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诚聘英才
  • 招生教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咨询培训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术要闻
    • 学术动态
    • 科研通知
    • 研究项目
    • 重要研究成果
    • 讲座信息
  • 对外交流
    • 外事新闻
    • 外事通知
    • 交流项目
    • 申请指南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作流程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 风晓学工
    • 组织架构
    • 学工要闻
    • 工作制度
    • 学生组织
    • 学子风采
    • 风晓通知
    • 公示平台
  • 资源中心
    • 专题专栏
    • 项目申报
    • 资料下载
  • 廿年院庆
    • 二十周年
    • 院友之家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党政通知
  • 学院工会
    • 工会要闻
    • 教工动态
    • 通知公告
  • 工作流程
    • 教学事务
    • 行政事务
    • 学工事务
  • 学院简报
  • 媒体看学院
  • 学院文件
  •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

党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行政 > 党政要闻 > 正文

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首届数字公共治理论坛召开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20 09:06:25  点击:次

(通讯员 文/丁亚楠 粟晓丽 图/申适 王佳 张双培)追赶数字浪潮,共话数字未来。8月19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首届数字公共治理论坛在汉召开。论坛以“数字公共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发布《数字公共治理学科建设共识》,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影响广泛的学术品牌、数字赋能的高端智库。

16340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今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决议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并成立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建设工作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建院以来就坚持走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道路,近年来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劲实力,将数字公共治理作为学科发展重点,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能决策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办学特色,全力筹办了首届数字公共治理论坛。

D27F3

在论坛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治理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重要组成和核心基础。本次论坛是顺应时代大势、响应国家战略、体现学术追求、培养时代新人的务实之举,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们扎根中国实践沃土、放眼世界格局大势,群策群力加快形成数字公共治理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数字治理支撑组织治理、激活制度治理、赋能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1D5E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公共治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应运而生,将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论坛汇聚了数字公共治理领域长期耕耘且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对其他二级学科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希望公共管理领域的同仁们更加致力于解决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的诸多实际问题,为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151AA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建设银行高度重视数字化战略,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并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生态场景服务基础设施,打造了同业最佳普惠金融服务实践。建行希望与学界在数字经济、数字普惠的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共同助力数字公共治理和小微企业成长。

1C040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以“建设数字公共治理学科,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题发布《数字公共治理学科建设共识》。他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公管学科及时回应时代需求,把握数字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全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解决现实问题、加快学科建设、推动多方协同、服务国家战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FDBEE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等高校及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数字公共治理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数字中国与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政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文化与数字治理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研究进展。

22C9F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芳、院长张毅教授、副院长谭术魁教授、副院长危怀安教授、王冰教授、陈涛教授分别主持开幕式、主旨报告和分论坛。

E98AC

在主旨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公共事务学院陈振明教授作“平衡数字治理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报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研究员鲍静作“数字化与数字治理”的报告。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作“大模型对政府治理创新的可能影响”的报告。许晓东教授作“算法技术如何影响公共治理”的报告。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作“数智赋能城市治理的伦理反思”的报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黄新华教授作“面向共同富裕的城乡信息分化治理:观念、规制与技术”的报告。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作“智慧社区建设问题思考”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作“生成式大模型驱动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锐昕教授作“数字公共治理学科建设的发展脉络与基本问题”的报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作“实现社会治理新提升的路径:数字应用场景的综合”的报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吴逊教授作“政府开放数据与智慧城市:香港的实践”的报告。

1E884

在“数字公共治理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分论坛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作“数字公共治理与新文科建设”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樊博教授作“数字公共治理的研究方向初探”的报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萃教授作“数智化背景下的数字公共治理模式与框架”的报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教授作“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作“数字治理的公共性与公共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的报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君博教授作“从数字中国到数目制国家:一个远景的使命”的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会平教授作“公共数据运营的确权授权与收益分配”的报告。

1C730

在“数字公共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作“基于TAM和BRA整合模型的政府数据开放意愿与行为研究”的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汤志伟教授“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机制”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新宇教授作“数智化转型与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鲁宁教授作“数字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报告。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海波教授作“政府数字化转型:本质、逻辑与进路”的报告。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王学军教授作“数字参与的效应评估”的报告。张毅教授作“数字治理何以有效”的报告。

19A2F



Copyright©2008-201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邮箱:hujie@hust.edu.cn

院办:027-87543047 MPA:027-87556744 

=====学院研究机构=====
  •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
  •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 东盟研究中心
  •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
=====常用网站链接=====
  • 中国天气网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中国政府网
  • 湖北决策咨询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公管院校链接=====
  • SIPAatCU
  • ASU'sDecisionTheater
  • MaxwellatSYR
  • HKSatHarvard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