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5日,数字政府治理国际高级官员培训班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来自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7个国家的24名政府高级官员在校共同探讨数字治理与区域合作新路径。副校长许晓东参加有关学习活动。
在开班仪式上,许晓东指出,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数字公共治理领域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期待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助力各国官员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优化各国公共服务,为全球发展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学员代表、斯里兰卡总理府高级秘书Nalini Yasapala Kohowala高度赞赏中国在数字治理方面的成就。她表示,斯里兰卡正在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希望借鉴中国经验构建透明高效的公共采购体系,并期待建立全球治理知识共同体,深化与华科大的联合研究及人才培训等合作。
开班仪式由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主持。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韩晶,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何刚、招生与对外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艾霄,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芳、副院长佘硕和院长助理唐娜等参加。
培训班为期5天,包含3门理论课程、5项实地调研学习和1场专题研讨,通过“理论授课+实地考察+研讨交流”的模式,全方位呈现中国在数字治理、社区服务、国土空间治理及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融通前沿新知
共议实践方略
5月21日,在理论课堂环节,学员们系统学习了“数字中国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共管理转型”“基层治理中的街头官僚”“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中国土地治理的实践探索”等课程。
陈涛教授深度剖析了中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重点介绍了AI技术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唐娜副教授生动讲述了中国社区工作者如何运用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引领学员们对技术赋能基层治理进行深入思考。谭荣辉副教授分享了大数据和AI在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走进基层社区
认识智慧治理中国方案
5月22日,杨磊副教授和谢瑞翔博士带领培训班学员前往武汉市九峰街道明畅里社区与华诚里社区调研。
在明畅里社区,学员们参观了解党群服务中心、“一岗通”便民平台及“睦邻银行”志愿积分系统,对中国社区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居民参与度的实践赞叹不已。在华诚里社区,学员们深入了解“六聚六乐”治理模式和时间银行、空间主理人等创新机制,感受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深刻体会到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的融会贯通。
探访湖北数据集团
借鉴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5月23日,陈涛教授带领培训班学员前往湖北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作为湖北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企业,该公司展示了政务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学员们深入了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前沿实践,并就数据安全治理、跨境数据流动等议题与技术人员展开研讨。学员纷纷表示,中国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探索令人印象深刻,为其他国家建设数字政府提供了重要参考。
走访智慧港口
见证“一带一路”贸易繁荣
5月24日,孙春霞副教授带领培训班学员赴武汉阳逻国际港,开展“智慧粮安与贸易互通”主题研学。
在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学员们通过沙盘模型和智能管控平台,了解中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降低粮食仓储损耗率方面的应用。零下18℃的冷链仓储区内,学员们身着保温服,亲眼见证西班牙牛肉、中东谷物等进口商品的智能化分拣与温控管理。
随后,学员们参观了“一带一路”国家馆。馆中的印尼咖啡、斯里兰卡红茶等特色产品引发热烈讨论。印尼代表团成员感慨:“跨境运输让合作成果触手可及,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命力。”
建言发展新思路
搭建合作新平台
5月23日晚,培训班举行“亚非国家公务员代表建言献策湖北发展新思路”专题研讨会,为深化湖北与亚非国家合作搭建务实平台。
学员们高度赞赏湖北在政务服务、数字治理、港口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同时结合本国治理实践,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湖北与亚非国家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
携手同行向未来
共绘全球治理新篇章
5月24日下午,培训班结业仪式举行。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芳、副院长李菁、副教授谭荣辉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刘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培训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希望各国官员将中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共同推动治理能力提升。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携手应对治理挑战,共绘合作发展新图景。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士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Abdul Ghofarrozin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表示,培训班的学习不仅让他收获了专业知识,更使他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活力。他期待未来与中国在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