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流学院?”,5月27日上午,我院在院大楼101教室深入展开新一轮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严有为教授,教学顾问组书记韩德才教授、孙志强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芳副教授及学院在校院领导出席现场,学院全体在校教师及部分优秀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院党总支副书记童文胜主持。
“如何创建一流的大学”是学校展开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要议题,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面结合“李培根校长调研公管学院讲话”和“期中教学大检查工作方案”,紧密围绕“如何建好一流学院”这一议题展开新一轮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并于院网设置讨论专栏集中研讨,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此次讨论会中,我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分别结合教学工作和学习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王国华教授:教育要去“行政化”,回归本源,尊重规律,追求卓越,实现一流目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行政化和功利化问题突出,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非常有必要,我们需要淡化排名,戒骄戒躁。“如何进驻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怎样建设?”,大学的要义不在于有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大师;不在于大规模,而在于“气度之大,责任之大”。大学要有大气魄、大气度、大成果,明大道理、做大学问、培养大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功能性和技术性层面,要重在“精神和气度”,重在授业而非传道。现在的大学对大学要义和本源的理解有所偏离,大学精神缺失,主体意识缺失,行政化和附庸化凸显。他建议,大学要回归教育本源,遵循学术规律和科学规律;重视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和管理化;去功利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建设宽松的教育环境;重视本科教学,按照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培养学生,培养为公众报务的精神。
王冰教授:大学的本质在于“传道”
关于大学的本质讨论,曾有“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说法。前者认为,大学只是为了探讨高深的知识和学问,是为了知识而知识。后者认为,大学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王冰教授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传道”,而当今的大学却深受推崇实用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本不可以量化的东西,市场经济中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方式。高等教育在被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灵魂。“真理、道德、追求”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一方面,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保持尊言,另一方面也要有理想,坚守道德底线。“如何为学生服务,使其一生受益?”,王冰教授指出三点:生存技能和良好心态的培养同等重要。学院应该多为学生开设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技术务实课程和抗挫情绪课程等,学院每一位教师争取为每一个年级的学生讲授一堂课,增进师生了解和交流;多开设诸如“五个一”的经典工程;结合我院学生特点培养核心竞争力,坚守诚信,成就理想。
孙志强教授: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很重要,学生要敢于挑战课堂
“没有受到学生挑战的课堂是最沉闷、最失败的课堂”,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要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敢于质疑和挑战老师的理论,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也要有深度和广度,这样互相挑战,教学相长。
学生代表李裵华:注重“宏思维”培养,开拓国际化交流途径
“严谨、求实的态度”是我校的一贯作风,“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视角”则是我院的特色。我院学生看待问题多侧重价值分析和宏观思维,院读书会活动、风晓信息网等为我院学子“宏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提升了学子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深度。但是学院提供给学子进行国际化交流的机会相对不多,希望学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与国内知名高校及国外名校进行交流的机会。此外,建议学院以学生切实需要出发,优化课程设置,多开展论文写作教育、情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课程。
学生代表陈友福:大学培养要包括三种人:治世能人、大师、介于“治世能人”与“大师”之间的大多数人
对于治世能力,要根据社会的需要,采用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师,要采取“非普通模式”教学法;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大多数人,则要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本领,注重技能的培养;工科院校要实行文理分治,培养文科精品。
童文胜作了总结发言,整场讨论会在活跃的气氛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王国华 教授
王 冰 教授
学生代表 李裵华
学生代表 陈友福
离退休教师代表 孙志强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