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海教授荣获2010~2011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在学校举行的2010~2011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活动中,我院卢新海教授荣获一等奖,覃梅、童文胜、孙春霞、严丹屏、王国华等五位教师获二等奖(见校教【2011】45号文)。
卢新海教授2007年,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称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10年还荣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项;今年,卢新海教授凭借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土地资源管理》,荣获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卢新海教授,为我院土地管理系教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和城市管理。主要讲授课程有: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土地资源管理专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不动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房地产开发管理专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前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土地利用专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等。卢新海教授的授课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从而把教学、科研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卢新海教授勇挑重担。多年来,每学年都承担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3门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3门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同时承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门本科专业课程。是公共管理学院承担计划内课时数最多的教师之一。
卢新海教授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传统的“供”与“需”的关系。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迫使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发生“供”“需”角色转换。教方认为需要“教”(供)的往往不是学方所需要“学”的。教方从国家社会宏观发展需要设置课程(这当然不错),但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竞争激烈,又常常迫使学方从自身宏观发展,如生存的需要,择业的需要,理想、兴趣的需要来选择“学”(课程)。卢新海教授的“土地资源管理”设置恰恰符合上述理论。按学院本科课程教学计划,该门课程曾经计划取消。可是,学方即作为教育培养对象的学生却要求保留这门课程,把这门课程当作宝贝来进修。因为在学生看来,这门课程恰恰适合他们的宏观发展的需要。这门课程不仅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恢复,而且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也增加了该课程。每年每届本科生中都有10名左右的学生因修此课而被保送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攻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进行该领域的研究。
卢新海教授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与现实国情教育结合起来。他除了教授理论知识,还纵览天下,注重分析现实问题,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他说《土地资源管理》不仅是门专业课程,也是国情、世情教育课程。通过分析社会和世界热点问题,比如土地产权问题、房价与低价的关系、由“两房”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的产生原因等,帮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经济泡沫、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卢新海教授注意学科交叉,“土地资源管理”是属文科性课程,面向文科专业开设的,他却利用该门课程向学生灌输工科方面的知识,比如这门课程会给学生传授地籍调查、土地测绘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不仅从社会科学角度,而且从自然科学角度审视这门课程,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卢新海教授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的能力与方法,即不仅给学生以鱼,而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渔。
卢新海教授不仅学术科研成果丰硕也十分注重教学研究。十年来他在《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农业教育》、《中国地质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5篇,获得同行好评。承担华中科技大学精品教材建设项目4项,分别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土地管理与经营》、《土地整理》和《房地产估价》,教材已被国内著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承担华中科技大学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教改课题研究(项目编号G0818)。承担华中科技大学教改研究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卢新海教授对我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卢新海教授深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给学生授业解惑,同时应言传身教,把做人与做事,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哲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卢新海教授看来,公共管理教育培养的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他们的第一素质是“明德亲民”,然后才是所谓管理事务,只有有“明德亲民”的作风,才能使岗位责任至善。卢新海教授就是用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艺术,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灌注到学生的心田,取得了教书育人、科研成果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