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变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来支撑
——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
9月3日下午,公管学院201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校长李培根院士发表重要讲话,杨叔子院士做题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的精彩讲座。
典礼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主持。
李校长讲话附后。
老生代表2010级硕士研究生邓海峰,2011级MPA硕士研究生代表杨沛林,2011级留学生代表、西班牙留学生马丽娜,2011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代表刘欣茹,2011级博士研究生代表马静,教师代表王冰教授分别发言。
学院院长徐晓林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说,公管学院成立十年来,一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今年学院录取了100余位专业型研究生,是研究生的主体,顺应了国家发展在职教育的趋势。他对全体师生提出了“严”的要求,他说,在座的同学尽管不少人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身份和地位,但在学校,依然是普通的学生。学院会对所有学生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造就栋才的传统,也是世界著名大学造就大师的通例。
典礼结束后,杨叔子院士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的精彩讲座。
我们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变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来支撑
李 培 根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衷心祝贺2011级研究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我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公共管理学院今年招收了30多名博士研究生,80多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招收了来自祖国各地的100多名双证MPA研究生。双证MPA是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公管学院能够取得招生资格,是国家对我校MPA办学水平的肯定。此外,还招收了来自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三十多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留学生。欢迎你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一个非常年轻的学院,也是全校最具活力的文科院系之一。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公管学院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发展日益壮大。目前,它是全国最早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设有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十年来,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学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而你们今天进入的时代,是一个公共管理理论革新的时代。今天,我们的政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公共管理理论准备不够,要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科学管理水平,需要一大批有志于公共管理的年轻人为之积极开拓与奋斗。
值此新学年开始之际,我向公管学院提出两点要求,当然也希望在座的研究生同学能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一是要瞄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我校的成长与发展得益于“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公共管理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和公共部门,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果我们能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为国家解决一两个重大战略问题,就一定能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和重视。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这就是一要提供优秀人才,二要为国家出谋划策。我们公共管理学科如果不能与应用相结合,不能解决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很难有大的出路。
二是要引领学科和学术发展潮流。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及时调整学术方向,加强学科发展,并融入到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去。近年来,公管学院将非传统安全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方向,现在已经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未来,要特别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环境、新能源等学科的交叉,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科学内部的交叉。希望大家能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推进协同创新,营造独立的学术精神,共同提高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和学术引领作用。
同学们,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你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未来几年,你们将在这里接触到公共管理理论,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你们已经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每一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学们,更是责无旁贷。希望你们当中能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领导者,能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奉献社会,为中国公共管理事业的现代化,为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里,无论职位高低,都是普通学生
——徐晓林院长在2011年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李校长、冯院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李校长和冯院长莅临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李校长和冯院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公共管理学院,我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对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在你们中间有100多位双证MPA研究生,你们是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双证MPA是国家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举措,在西方,职业教育占到了研究生教育的80%到90%,以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都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改革。
在你们中间有30多位海外留学生,包括台湾地区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来自亚、非、拉地区的学生外,还有来自俄罗斯、日本、英国、西班牙、巴西、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学生,这标志着我们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同学们,今天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学校严格的作风。在朱九思做校长时,学校的作风就已经非常严格,杨校长、黄校长、周校长、樊校长、李校长都继承了我们学校严格的传统。
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帝师制”。帝师,就是皇帝的老师。帝师在讲学时,对皇帝学生不以君臣相处,是以师生的关系相处,而且要求相当严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关系”指的是主和宾的关系,“南北关系”指的是君和臣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是“东西关系”,领导与被领导是“南北关系”。出了校门我们很可能就是南北关系,但在学校我们是师生关系。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在座的全日制学生少,在职学生多。在职学生中很多人是政府领导,但老师没有这种身份和地位。如果论身份,老师肯定在各位之下。但在学校,我们是师生关系,所以,我们的老师对在职研究生也要大胆地管,严格地管。
最后,祝大家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根据徐晓林院长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人生的内容不仅仅就是竞争、事业、
提拔、发表、赚钱……
——教师代表王冰教授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李校长:
各位领导、老师:
各位同学、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院的老师和行政人员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祝贺,祝贺大家终于在今天正式成为一名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的成功,这是你们的骄傲。回想一下同学们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艰难的考研之路,回想一下当你们3月份刚刚拿到考研分数时的喜悦或者忐忑,回想一下你们4月份来学校参加面试时的紧张与不安,回想一下你们最终被学校和学院录取时的激动和喜悦,回想一下你们刚刚度过的可能是近些年来最为轻松的一个暑假,今天,你们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我成功了。你们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成功,终于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科生阶段,并进入到下一个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阶段——研究生阶段。你们前些年的辛勤汗水在今天浇灌出丰硕的果实,你们的成功与喜悦当之无愧。
其次,我也想向同学们提出一点希望,那就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牢记你们考研时的艰苦,时刻将你们考研的精神和方法延续下去,时刻用竞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成功不论怎样辉煌,都已经属于过去,你们马上就会知道,成为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甚至当你发表了SSCI或A类最高级别的学术论文、甚至当你博士毕业、甚至当你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当你今后在事业上不断成功地时候,都不意味着一劳永逸,都不意味着你能够停止前进,都不意味着你能够安于现状。我们作为老师、或者作为教授、或者作为博导,其实也和你们一样,是你们在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的同路人、引路人、或者合作者。成功只是意味着我们在人生事业的攀登中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你们的年龄、经历和事业不断增长的时候,你们就会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产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当然,人生的内容也绝不仅仅就是竞争、事业、提拔、发表、工作、或者赚钱,也希望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在美丽而火热的华中科大校园里,锻炼身体,培育友谊,收获爱情,度过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体验人生多样的美丽。
第三,作为教师,我也想向同学们和家长们做出一点保证。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行政人员,我们的学院和学校,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将我们所知道的人类知识海洋中的一朵朵浪花,带给同学,让同学们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帮助同学们在事业的旅途上起航,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将用我们的实力、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热情,向同学们和家长们保证,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能够为你的人生,带来别样的精彩。
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在新的学校、在新的人生阶段,取得新的进步。
追求卓越,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做创新研究
——博士研究生代表马静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揣承载着向往和努力的录取通知书,相聚在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的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一名博士新生,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度过接下来的一千多个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
为什么选择公管学院?在我看来,公管学院有一种“亮剑”精神,那就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公管人建言献策,服务社会;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公管人追求卓越,开放进取。十年砥砺,公管精神熠熠生辉。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一代代公管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今天我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进入人生新的起点,让公管精神融入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行动让公管精神传承发扬。
三年的博士学习中,我们会积极的调整心态,踏实科研;掌握理论,实践方法;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创新研究,做有国际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生。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预祝敬爱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MPA不仅仅是一个学位证书,
而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加油站
——MPA研究生新生代表杨沛林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杨沛林,是公共管理2011级在职研究生,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代表100多名研究生新生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给予我们深造机会的学院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广阔的知识殿堂的专家导师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接到让我在开学典礼发言的任务的时候,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几分惶恐。因为在这个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有比我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比我更有资格站在这里。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下面讲几点感受和体会。
华中科技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有“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华中大的公共管理学院更是全国成立最早,也是最好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一。这里不仅有领先的学科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更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而在我看来,华中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完美阐述了作为当代一名公务人员或者有志于公共事务的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明德”意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历来的用人标准。“做事先做人”是老百姓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厚学”意味崇尚知识,学问渊博。近年来,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有责任的中国人,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求是”意味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如今这个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里,这一点也是维护社会公信和社会和谐乃至于保证政府公信力的唯一途径。“创新”的含义勿需多言,这已经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词汇。所有人都在谈论社会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但如何从说到做,并付诸现实,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在这里学习的。
当今的中国是繁荣而强大的,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是骄傲而幸运的。但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我们也必须看到很多问题。贫富悬殊的加大,社会道德的滑坡,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我们无法逃避,也不应逃避,唯有殚精竭力,直面挑战。
今天在座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在华中科技大学这座优秀的学府感受各位专家教授的言传身教,聆听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向着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目标而努力。我相信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作为在职研究生,我们既是各自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既要做好岗位工作,又要努力完成学业。这意味着也许周末不再有睡懒觉的可能,不再有朋友聚会的闲暇,也意味着或许坐在课堂里的时候脑子里还是做不完的工作和理不清的家务,怎么办?答案是唯有坚持。我们把MPA不仅仅看做一个学位证书,更看做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加油站,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勤奋工作,力争做到学习和工作双丰收。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成为知识海洋中同舟共济的校友,事业生活上共同扶持的朋友。今天,金秋的华中科技大学迎来了我们,明日我们也一定会为亲爱的华中大和尊敬的老师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同收获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谢谢大家!
带着感恩意识感受身边的一切事情
——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0级研究生邓海峰
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行政管理2010级的硕士邓海峰,今天能够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特殊的场景下代表所有公管学院老生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今天我们公管学院大家庭里又增添了2011级研究生的新鲜血液和蓬勃生机。我代表所有公管学院的老生向你们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福。
我是公管学院的“土家族”,正因为如此,五年的公管生活让我见证了公管学院从建立到强大的点点滴滴。在徐晓林院长的主持下,公管学院不断进步与发展。从东七楼到现设施一流的教学科研功能兼具的大楼,一幕幕令人激动人心的场景始终环绕在我周围,让我无时无刻不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公管学院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追求领跑者的担当,使公管学院成为华科中科技大学的耀眼明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荣登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榜首,公共管理学院向国内一流阔步迈进;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和知识积淀,催生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和各界精英,多名本科以及研究生通过学院的交流平台到国外大学深造;学院重视培养学术精神,重视学术研究,在研究生工作部举办的“学术十杰”评选活动中,我院学子表现出众,在今年的评比中创下了历史新高,4人获得学术十杰称号,1人获得学术十杰提名,同时曾润喜博士获得全国首届博士学术新人奖。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向我们传达了公管学院丰硕的学术培养成果。学院重视与社会接轨,与政府搭建桥梁,在何流清书记的积极策划和筹备下,公管学院与湖北省纪委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目前已举办多次纪委书记培训班,部分同学也在培训班相关筹备活动中获得了锻炼与发展。通过此种合作,学院逐步向“政府的思想库,领导者的摇篮”的宏伟目标迈进。我能够表达的赞美还有很多很多,由于时间所限,无法一一陈述,我只有一个中心话题,那就是“你们的选择很正确,在公管学院的研究生生活将会成为你们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
当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但“师傅领进门,修为靠个人”,以我个人的研究生生活经历,略谈一二。
不忘艰苦奋斗,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研究生生活是短暂的,但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经历的事情太多,切勿在寝室玩DOTA而放弃学术研究,切勿因为谈恋爱忘记了上课,因为能够给你们创造自己新生活的时间确实不多。
带着感恩意识去感受身边的一切事情。能够进入这个学院,你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自己,但是首先得感谢国家;能够跟随某个导师,你们得感谢他的选择,感谢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能够听某个老师的课,你们得感谢他备课的付出与艰辛,感谢他让你再次大开眼界。研究生生活容不得挑剔,因为时间会在挑剔中慢慢逝去,而当你回过头来的时候,已经快要毕业,剩下的只有惋惜。
最后,代表所有老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预祝你们能够在研究生生活中一帆风顺,创造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奇迹,希望你们能够,“Hold住”,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专研学术,创造你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
牢记使命,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刘欣茹
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六个词:心情、喜悦、淡定、勤奋、创造、渴望。
一、心情
在这秋风送爽的美丽时节,很荣幸能与大家相聚在树木葱笼,绿荫如画的华科校园,和大家一起共享胜利的豪情。
二、喜悦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带来的这份喜悦,不仅因为她是一流的学府,不仅是因为她有森林式的美丽校园,最重要的是因为她有灿若星辰的学术大师。大学之大是因为大师之多。我们有幸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就是有幸成为名师的高徒。
三、淡定
著名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来自于毫不动摇的执著追求。我们带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经过不懈的拼搏,刻苦的努力,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华中科大新一届硕士研究生,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在品味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我们还是个小学生,因此我们要淡定心情,虚怀若谷,尽快投入新的学习,适应新的生活。
四、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站在人生又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展望未来,规划梦想,但不要忘记,通往未来与梦想的路在脚下!
五、创造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打破“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学习,研究,创新”的现代理念。几年的研究生生涯,不仅是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再积累,更是在积累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六、渴望
新的校园生活又开始了,在涤励品行,增长知识的同时,我们还渴望良师益友,渴望师生如家庭般的和谐,渴望两年的学习生活能成为永久的记忆。
不论来自何方,我们现在都站在一个相同的起点,踏上一条共同的道路,为着富强祖国这个宏伟目标,在这所交织着荣誉与希望的学校里继续自己的学业,我们满怀信心,没有退缩,没有胆怯,牢记使命,报效祖国,诠释生命的内涵!
在不同的文化间都可以建起友谊、和平的桥梁
——留学生代表、西班牙籍学生马丽娜
在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曾经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我的热情接待,而今,我想用这所有的热情来欢迎你们。欢迎来到华中科技大学!
初来乍到时,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所面对的一切都与我在祖国时非常不一样: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言语,不同的种族。然而,我深信着这条宗旨:在不同的文化间都可以建起友谊和和平的桥梁。我一直以这条宗旨为使命,在此,我也非常感谢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的每个人。
那么为什么我决定要来到这里呢?答案很简单,现代世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环境里,需要拥有独特的洞察力来面对新的挑战。新的范式将被用于全球政治和经济决策分析。你们都已经领悟到中国已经不再是在当今全球系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它俨然已经光彩照人,其内政和外交政策都已经能够对其他国家和整个世界造成显著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秉承创新的传统,不断地与时俱进着。一个既能维持传统价值观,又能不与时代脱轨的社会,既是柔韧的,又是充满活力的。因此,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将给予我们在相关领域有更深入学习的宝贵机会。
我们有着深入了解中国政府治理现状和实况的机会,因此也有途径掌握在面对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政治挑战时的中国式理念和经验,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个以谨慎、敏感和谦卑的态度运行的社会中得到启迪。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习和个人体验方面都得到进步。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的心得,我感到十分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