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五月中下旬,被誉为中国MPA之父的夏书章教授应邀来我校受聘为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夏教授莅临我校的消息,很快波及武汉三镇,立即引起省市党政要人、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公共管理界与舆论界的一个焦点。如此效应,实不多见。何也?夏教授乃一位非凡的思想者也。思想者其藏思想之地不过方寸,然其思想则可广播天下也。二千年前,曹操煮酒论英雄,言刘备有包藏宇宙之志,吞吐天下之才。曹操赞赏和害怕的是刘备深邃的思想。夏教授与当年的刘备当然不宜类比,但就其思想深邃而言,二者确有相似之处。人类社会有着无尽的宝藏,而最可宝贵者莫过于思想-----思想才是无尽的财富之源。夏教授一到华中科技大学变引起武汉的政界、学界、舆论界相当反响,可见其拥有思想财富之力量,智慧之力量,知识之力量。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知识之本的意义,但我们对思想宝藏的爱护、挖掘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其价值。夏书章教授将其思想和影响力带到我校,对我校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依托名人之影响发展学科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名人的思想、作风与实践,融汇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以创造更为非凡的绩效才是要旨。
夏教授莅临我校,不辞辛劳,为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掌舵把关,其紧张频繁的活动中蕴藏着的学者的思想、风范与人格,值得我们学习,并将成为一股动力不断推动我们努力,以把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学院。这也许是我院发这份简报的宗旨吧。
——夏书章教授在汉期间大事记
5.15 刘献君书记、张七一处长前往广州邀请夏书章教授执掌公共管理学院帅印。
5.20 夏教授抵汉,徐晓林、王国华到机场迎接。当晚,刘献君、张七一为夏教授洗尘。
5.21 下午,武汉出版社肖德才主任拜访夏老,就我院出版《公共管理》杂志相关事宜进行商讨。
5.22 下午,武汉新闻出版局局长彭晓华,副局长张建华一行拜访夏教授,就我院《公共管理》杂志的出版,以及MPA核心教材的编写出版进行磋商。同行的还有曾任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谢培栋同志。谢培栋同志原是夏教授的学生。二人共同回忆师徒时代的美好时光。谢培栋同志对夏教授的到来表示由衷的高兴与欢迎。谢培栋同志说:夏教授的到来对推动湖北·武汉地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干部的培养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由夏教授掌舵,必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公共管理人才。
5.23 下午,湖北省人事厅副厅长梁伟年拜访。梁厅长称见到《湖北日报》上的消息即刻驱车前来,感谢夏教授坐镇武汉,为武汉尤其是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中国行政学界又一根据地奠定坚实基础,并盛赞夏教授将成为更多优秀人才选择武汉、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的强有力的“磁场”、“大树。
5.24 下午,在8号楼4楼会议厅召开“中国MPA之父”纵论经世治国之学暨受聘仪式的新闻发布会。樊明武校长授聘书,聘请夏教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并称夏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掌门人,是我校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受聘仪式由刘献君书记主持,朱玉泉书记亦出席了受聘仪式。夏教授接受聘书之后致谢,他将自己几十年来在公共管理研究方面的成果(书籍20余本)赠予华中科技大学。受聘仪式后,夏教授畅谈了MPA在世界上的发展历程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内容有:公共管理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其研究主体应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管理的发展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其内容也在不断拓宽。1950年前,国际上的MPA发展还相当缓慢,1950年全美国仅50所院校开始办MPA。20世纪50—70年代,呈现出大发展趋势,领域扩大,政府、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提上日程。1970年左右,美国有101所大学设置MPA,但多集中国内问题的研究,且无统一标准,后逐步涉及教育、城市管理、卫生管理等学科。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一个逐步规范的时期,美国成立了公共管理院校组织(相当于我国教育指导委员会),1978年,成立学部委员会,对申请新加入者进行审批,对已办理者进行评估。公共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1988年,全美有220所高校设MPA教育,在校学生3万多人,而欧洲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均奋起直追。在中国,MPA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具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MPA教育的信息化、工程化、国际化,即抓住信息化(但不可忽视基本功底),盯住工程化(同时发扬人文精神),记住国际化(同时突出中国特色),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应立足武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接下来夏教授回答了记者及学生的提问。
晚上,朱九思老校长会见并宴请夏教授。
5.25 下午,夏教授与湖北省社科院田穗生研究员探讨了中国行政学的发展。
5.26 上午,夏教授与学生座谈。
5.27 上午在学院开通网上答疑。夏教授、徐晓林教授在网上与网民进行交流。在三个电脑前,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在屏幕上。夏教授在网上谈他当年在哈佛的求学,盛赞哈佛精神,以及几十年来他对公共管理研究的执着,等等。同时,两位教授回答了大量关于MPA的各种问题。上网提问的网民络绎不绝,还有来自各省的网民,有位南京的网民力邀夏老去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访问该网页的还有境外网民。
5.28 上午,在1号楼201室,夏书章教授、徐晓林教授、东北大学的娄成武教授、上海交大的顾建光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孙多勇少将及武汉出版社主任就出版MPA核心教材事宜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下午,会议转到武汉出版社继续进行,由武汉新闻出版局局长彭小华主持,最后达成了初步协议,基本确定了撰写MPA核心教材的写作者、写作时间及审稿时间等。
5.29 下午受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在珞珈山下,夏教授与韩德培、李崇怀、谭崇台共话MPA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5.31 下午2:40分,夏教授与张培刚教授在1号楼会议厅参加“哈佛二老纵论中国现代化”的电视座谈会。(详况另发)与会者有来自各个院系的专家学者及学生,会场爆满,二位老学者的学识及诙谐不时为热烈的掌声、笑声打断。
6.1 上午,夏教授接受华中科技大学校电视台记者采访。
下午,夏教授接受武汉大学谭君久教授邀请。
6.2 上午,夏教授接受院刊《领导者》记者采访,记者喜获夏教授题词。
下午,夏教授与公共管理学院全体教师欢聚。
夏 书 章 教 授 简 介
夏书章,行政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唯一顾问。
夏教授1919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高邮市,毕业于原国立中央(今南京)大学法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立陶行政(今肯尼迪政治)学院。1946年回国,在江苏学院任教一年,1947年受聘为原国立中山大学教授至今。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副校长、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连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1-3届副会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1-3届副会长(现任顾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政治管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行政教学研究会第1-2届理事长(第三届顾问)、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顾问等。获(世界)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EROPA)“卓越贡献”奖牌。现任中山大学教授、行政管理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江汉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中国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等历届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会长。
夏书章教授治学特点
重视、强调行政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实行依法行政,认为在两个专业领域应互作必修课程;重视、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即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也要适应国际环境和形势与国际接轨;重视、强调宏观与微观兼顾,在注意全局和全过程的同时,不忽视局部或个别阶段新的具体情况,掌握和运用好案例分析方法;重视、强调人的因素和人事管理的积极作用,尤其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在职培训、继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重视、强调关于行政文化、行政道德的研究,提倡树立“公仆”观念和乐业、敬业精神;重视、强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城市发展和管理水平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极大;重视、强调必须实行“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发扬优良传统,吸收有益经验,坚持改革开放;重视、强调凡事务求实效,包括效率、效果、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方针,作好充分准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夏书章教授学术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文革”前和解放前资料散失),在各地各种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约300篇;个人专著12本;主编出版书集14本,最多为三卷本计402万字;合译俄文著作若干本,但因译于50年代,手边已无保存本可查。具体情况可参阅《夏书章教授主要经历述略》(初稿)。课题原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委文科博士点科研项目,省、校计划任务,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约稿。不少项目先后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省优秀著作一等奖、全国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一等奖;学术著、编不少经多次印刷,其中两本重印10次以上,两本经修订重版。
由于夏教授及其同行学术成果丰硕,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因而相关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设立获得国家的优先考虑。
“哈佛二老”纵论中国现代化(主讲提纲)
时间:5月31日下午
地点:1号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1、中国行政学界学术泰斗、“中国MPA之父”、著名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
2、发展经济学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一、夏书章教授纵论公共管理现代化
(一)公共管理现代化的阻力
1、体制内阻力
(1)现存制度,如传统体制、传统程序、传统习惯诸多方面的影响;
(2)政府内部既得利益者、权力拥有者的滞碍作用;
(3)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行政价值观)的影响;
2、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尤其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
(2)改革不配套。
(二)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1、行政环境的优化,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的来临使行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公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2、公正行政与效率行政并重,为行政现代化注入新的内容。
3、行政技术的进步,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政府实现电子政务、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物资技术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研究具有前瞻性,为政府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公共管理现代化的模式建构
1、公共组织机构高度完善。它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招待机构与监督机构互相连接、依赖、制衡,防止权力集中和失衡。
2、公共决策高度科学化。包括:运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力求决策科学化与客观化。
3、公共管理法制化。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行政程序、经费使用、监督必须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4、公务人员的知识与专家化。公共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公共管理人员知识与能力的现代化。这需要形成“专家集团”、“职业管理集团”等专门的管理者阶层。
5、公共管理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公务人员中必须强化“企业家”精神治理政府的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效用最大化观念。
二、张培刚教授纵论经济现代化
(一)经济现代化的百年探索
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形成了一个个梯队相互追赶的局面。英国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即第一梯队;法国、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是第二梯队;前苏联、日本构成第三梯队(虽然前苏联的现代化成就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战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亚洲“四小龙”,则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第四梯队。
现代世界经济正在开行第五班车。据不少专家预测,在90年代和10年里,世界经济将会出现又一次高速增长时期。又有一批国家和地区将迅速赶上这班车,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的行列。象泰国、马来西亚就是。中国已经错过了前四班车,能否赶上第五班车,实现经济起飞或现代化大冲刺,从而在下一世纪成为世界上中等发达甚至发达的经济大国呢?
(二)经济现代化成功的共同经验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一个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经济资源的经济体制;
(2)一个有现代意识并致力于现代化的政府。
(三)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
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学家致力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研究,并不比西方经济学家晚。早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前后,中国经济学家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统计分析,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有方显廷、刘大钧、张培刚等。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在40年代中期就在《农业与现代化》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农业与工业必须协调发展的系统理论。
(四)工业化的含义
张培刚将工业化重新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五)现代化潮流的兴起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其中不少是新获得独立的国家,纷纷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号召和计划,一时间风起云涌,响遍全球。至今此种呼声仍连绵未断。
所谓现代化,首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必须包括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但除此而外,它还要包括其他如政治思想、生活观念、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许多新内容。
(六)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必然联系
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共同之处在于:首先,无论是工业化或现代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就是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操作,这就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变革。其次,伴随而来的或同时发生的各级生产组织的变革和各层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我们可以称之为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最后,作为结果,则是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转变为以机器或其他现代生产工具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
“现代化”的活动内容和变化情景,基本上同“工业化”一致,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已经着手实行的“四个现代化”,从目标、任务、内容和时间阶段来看,基本上和前述的“工业化”相通甚至相同。
“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亦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内涵的范围来说,“现代化”远比“工业化”广泛;从时间过程来说,“现代化”远比“工业化”久远。
夏书章教授来校活动的宣传工作小结
5月20日至6月5日,夏书章教授应邀赴我校担任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宣传部和公共管理学院策划了一系列对外宣传报道,累计成篇次发稿10余篇,其中,头条和报眼文章各1篇。从整体上看,这次宣传活动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预发新闻
5月22日,根据商定,我们在湖北日报C1版、今日快报报眼预发了“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将执掌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帅印的消息。武汉热线同日将该消息挂在了网上,至当日中午即有200多人次点击该条消息。
二、5月24日受聘仪式及专题讲座外宣情况
1、受聘并到会的新闻单位有中央及地方9家新闻记者,它们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
2、发稿情况 。人民网、新华网、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共发稿10篇次。其中,武汉晚报在“本埠要闻”版头刊登夏教授照片同时,还刊发了相关文字3篇。
三、5月31日“哈佛二老纵论现代化”外宣情况
1、受邀并到会的媒体有中国教育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
2、发稿情况。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今日快报发稿4条次。中国教育报、楚天都市报稿件待发。其中,湖北日报在A2版刊发了较长篇幅的现场短新闻。
3、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今日快报、武汉晨报等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还以多种方式报道了我校引进“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的消息。
四、关于夏书章教授在我校活动的新闻报道题目一览
2001年5月27日,光明日报第1版:华中科大备两亿重金聘百名栋梁;
2001年6月2日,科技日报:“联合舰队”开放办学“纵横出击”再创新高----华中科大聚资2亿广纳海内外知名学者;
2001年5月26日,科技日报第8版:华中科大向国际化跨越;
2001年6月19日,中国青年报第七版:“MPA火爆武汉;
2001年5月24日,人民网:“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加盟华中科技大学;
2001年5月25日,科学时报第4版:夏书章执教华中大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6月4日,湖北日报A2版:两“哈佛”纵论现代化;
2001年5月22日,湖北日报C1版:“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执掌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帅印;
2001年5月25日,长江日报第8版:“老哈佛”为华中科大MPA站台造势;
2001年4月12日,长江日报第8版:首批MPA招考工作启动----华中科大和武大拥有招生资格;
2001年5月23日,长江日报第8版:人才集聚效应开始在华中科大发酵升温----杰出人才走在通向喻园大道上;
2001年5月25日,武汉晚报第3版:亮出打造MPA教育的设想----抓住信息化 盯住工程化 记住国际化;
2001年5月25日,武汉晨报:MPA火爆江城;
2001年5月22日,今日快报:中国MPA之父挂帅;
2001年6月4日,今日快报:华中大力培“人文”风;
2001年5月23日,楚天都市报:广泛吸纳顶级人才,打造国际一流学府---华中科大亮出超常规发展目标;
2001年5月23日,武汉晨报:华中科大启动“人才争夺战”----2亿元“挖”100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