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摇篮 政府的思想库
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编印 2005年1月6日
[编者按] 20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教授在当时著名的《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上著文,大声疾呼《大学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意思是,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把教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朱教授的文章不仅在校内而且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曾一度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全国高教界的注目点。公共管理学院秉承华中科技大学认真研究和实践教育科学的传统,在教育、教学上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研究式教学,从而使我院在教学、科研上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各种优秀奖项、奖杯、奖状频频光顾我院。为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本院特地组织了2004年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成功的,不少发言具有很高的水平。这次研讨会既是对我院既往实施研究式教学经验的总结,又让我院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实施研究式教学的难点所在。毫无疑问,我院2004年教学研讨会为我院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研讨会也必将在全校产生影响。
研究教学理论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公共管理学院2004年教学研讨会发言摘要
公共管理学院2004年教学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1日在一号楼311室举行。会议由何流清副书记主持。研究生院冯征处长、余津宜处长,教务处刘太林常务副处长、李光玉副处长,网络学院副院长许晓东博士,新闻学院赵振宇教授,学校教学顾问组孙志强教授和秦傲松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刘建平副院长以及公共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出席了会议,数十名学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内容丰富,现摘其要如下:
教务处刘太林副处长的发言摘要
刘太林副处长提纲挚领地指出,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首先,探究式教学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学习是基于研究的基础上的,教学应该与科研考察结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1998年联合国高教文件第九条明确规定:21世纪的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学会分析社会问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应利用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使学生能够适应多元的文化环境。高校中新教材的使用,应该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我校目前也正在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清华大学也提出并实施了这一方案,它包括课程体系和内容上的调整。
其次,关于如何建立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刘处长认为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研究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老师和学生的互动;(2)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大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激发出一种创新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德国教育学家 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记忆力和定期的测验,不需要学生运用其想象力,这种模式之所以持续了几个世纪,是因为被大家所熟悉。探究式教学模式重在强调教师指导下的研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的参与是打破师生之间隔阂的润滑油。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朱九思老教授也曾指出:“科学研究是知识的源,教学是流。”这也说明教学和科研应是紧密结合的。最后,刘处长总结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它主要包含5个方面:
(1)建立学习和研究的框架。探究式教学要求每个环节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例如美国的各高校就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培养计划。清华大学也在课程设置方面发生变化,减少总的学分,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尽早研究的环境,并设立了多个实验基地,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
(2)开设更多的讨论课,重视project seminar和学习论坛制度,推行讨论式教学。以清华大学为例,它在2004年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讨论课:以校长为首,所有的院士、教授、特聘学者都应对进校新生开设这一课程。而国外的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project seminar , 但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仍以课程单方面的讲授为主。
(3)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目前,高校中的毕业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每学期学生真正利用的有效时间只占到1/4或1/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探究式教学的研究重点。
(4)重视合作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内在精神。合作可以是简单的形式,如课堂上2,3分钟的发言讨论,也可以是复杂的形式,如各种电子设计大赛,数模竞赛等。
(5)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主要是指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将课堂上基本的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探究式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学顾问孙志强教授的发言摘要
孙志强教授作为学校教学顾问组的一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到了关于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点思考。孙教授首先明确了研究型教学的涵义和基本原则。孙教授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在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中,将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需在高等教育中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模式。研究性教学相对于教师传授性的教和学生接受性的学而言的,师生平等地共同探索真理,师生间教学相长。研究性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研究知识发生的过程;在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得到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过程性原则: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科学研究的素质,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研究性原则:引导性进行科学研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过程。
4.开放性原则:突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法和过程,得到的结论以及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5.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知识创新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提出新的概念,做出新的判断和推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而研究型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接着,孙教授指出了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它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根本。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的经济,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和能力的创新,是教育的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科研的实践活动中去,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第二,它是适应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需要。1998年10月5-9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这两个文件是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高等教育理念之大成。因为这两个文件实际上形成了高等教育理念生成与发展的逻辑结构:生成理念——目标理念——展望理念——行动理念。从而可从中提出十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1.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的中心或“主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应有的平等和民主精神。
2.高等教育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变革,突出两个前提基础:一是变革的深刻性,必须进行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以使我们目前这个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危机的社会可以超越纯粹的经济考虑,而注意深层次的道德和技术问题;另一个是致力于变革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在继承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精神的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变革。
3.通过研究去发展、创造和传播知识,促进我国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提供正确的认识来保护和增强青年的社会价值观。
4.高等教育要起到社会良知、思想库的作用,发挥批判、前瞻功能。
5.促进高等院校的研究与教学的互动。增强有研究任务的高等院校的研究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同一院校内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和从事高水平的研究,可以使师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教、学相长。
6.增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要满足社会的期望,这就包括伦理标准、政治公正和批判能力,尊重文化、对整个教育系统所承担的责任,社会服务及保护环境等多方面期望。尤其在高等教育与就业紧密相结合方面,如何使个人能够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中生存,并能适应职业的变动。
7.促进高校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对毕业生仅为现有工作岗位的求职者的传统认识是一个重要突破。这一高等教育理念得以践行的关键,在于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和对社会预期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8.促进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这是在当今时代需要重新审视其内涵并加以强调的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理念。其践行包括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及考试方法等多方面的协调努力。
9.高校应拥有管理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同时必须有明确和透明的责任制,以便向政府和整个社会负责。
10.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观。
第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强烈愿望。孙教授结合今年上半年教学顾问组完成的《本科生学风现状与学风建设调查报告》指出,当前本科生的学风现状总的方面是好的,同时也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吸引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学生对现有的学习效果不满意。学生学习受“三力”即动力,压力,吸引力的影响。动力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压力就是由就业、课程、考试等带来的;吸引力是指教师授课的吸引力。首先要肯定的是我校教师在工作中总的讲是认真负责的,出现了许多优秀教师,如我院的梁木生、徐顽强、谭术魁、马连杰等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但仍存在学生参与不够、互动不够的问题。大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性的教,学生接受性学占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甚至中心作用,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传授——接受型教育方式是有其原因的:一是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师导尊严”历史悠久。学生受教育被管束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这种观念并未从人们的思想中清除,因而,人们在表面上认同了“学生主体”的理念,但实际上依然如往。二是高校扩招,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精力有限,教育资源紧缺使“学生主体”理念的落实有现实障碍。
最后,孙教授提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施研究型教学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以课程为单位;第二步以课题为单位。具体而言:
第一步:以一门课程为主,进行研究型教学。
1.制定教学大纲,大纲包括具体的教学目的,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知识结构体系;研究前沿课题;各学派不同的观点;主要中外参考书目及期刊。大纲是师生共同遵循的依据,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2.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性的“少、精、新”研究性的教授,对难点、重点、疑点、专题问题要深化,课程的起点要高,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讨论。文科教育中尤为重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文献检查和阅读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批判能力,论辩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等。
4.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调查及报告撰写的知识。
5.课程论文。要按科研论文规范要求学生,加强锻炼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第二步:以课题为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型教学。
1.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成立研究小组)。
2.各认可教师结合研究课题,研究协调开设“综合课程”,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并制定教学大纲,有学生自主研究提供理论、历史、现实、背景的知识准备和研究方法指导。
3.开设研究性的讨论课。教师指定读书书目及期刊,确定讨论题目。
4.实习及社会调查(带着课题进行)。
5.毕业论文准备及写作。
网络学院副院长许晓东博士的发言摘要
网络学院副院长许晓东博士简要地谈了二点体会。
许院长首先谈到开展探究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许院长的体会源于他在公共管理学院承担的《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他觉得探究式教学要实施下去,首先有一个关于教师的前提条件:教师对讲授的知识和内容要比较清楚,要有研究的基础,研究的思维,研究的能力。如果把握不住,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比如说基层民主实施较难的问题。基层选举要有两个过半,基层选举达到两个过半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体现就不一样。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主要从事一些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经济利益不强,所以第一个过半即到会人数过半就很难做到。而在农村,经济利益比较强,村民委员会主任相当重要,所以农村第一个过半容易达到,往往第二个过半达不到。如果我们的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就会混为一谈,就会用同一个模式去进行分析,产生失误。所以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全面了解。其次,学生要有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有探究式学习的心态和动力,学生没有兴趣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阻碍。同时,实施探究式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
其次,许院长谈到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矛盾。由于他在网络学院分管教学工作,他感觉开展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时间和知识的冲突。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短时间内教师怎样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教给学生一些生存、发展的技能?怎样去整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研究生的时间比较充裕,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所以对研究生进行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更要关注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怎样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授和生存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如果处理得好,结合得好,对于本科生的发展及其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是有帮助的。
新闻学院赵振宇教授的发言摘要
新闻学院赵振宇教授就如何在实际中推行研讨式教学做了精彩演讲。
赵教授首先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极大地阻碍了探讨式教学的实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人。目前许多教师面对着评职称的压力,而评职称主要是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英语水平,课上的怎么样却不在考察范围内,这导致了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方面没有动力。这也是目前中国所有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赵教授强调:如果不把课堂教学效果与职称评定挂钩,中国大学的教学水平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赵教授主要介绍了自己所采取的探讨式教学的方法:
1. 关键词教学法。教师在讲一门课的时候,首先总结出内容提要,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3-4个关键词。每个人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大家经过讨论,得出几个公认的关键词。以后的课程都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讲授和讨论。这门课上完,学生只要记住这几个关键词,就能回忆起本课程的内容,从而真正实现了把书读薄把内容读深的目的。
2. 定向和无定向提问的方法。学问,顾名思义,既要学又要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这是定向提问的方法,却忽视了无定向提问的方法。无定向提问,就是教师不给学生任何约束,由学生自由提问。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要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找出教师或者别的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教师必须做足够的准备,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3. 要注意台上和台下的问题。现在很多教师都采取多媒体教学。然而很多学生反映,教师经常是在电脑前一坐,学生连教师都看不见,这显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另外,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面的谈话和并排坐在一起的谈话其心理效果是不同的。教师不能总是站在讲台上,还要注意合理的走下讲台,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对知识进行共同的学习和探讨。
4. 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科研是检验教学的一个方面,但教师不能仅为了评职称去搞科研。要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赵教授强调,目前推行探究式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人数太多,因此探讨式教学在目前还只是比较适合学生人数少的研究生教学。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建平博士的发言摘要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建平博士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研讨式教学的推行人作了重要发言。他就个人关于研究式教学的一些简单想法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和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
刘博士首先指出,他的有关教学改革的思想主要源于两个考虑:一是关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生有研究问题、提高研究能力的欲望,但是存在一个目标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常常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二是在教育自己小孩的过程中,他发现让孩子自己去主动学习,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多,收获更多。因而在教学中,他采用专题讨论式的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开设许多专题,然后,再给学生指定一些书目,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读完,最后让他们自己去理解,以自己的想法、对现实现状的看法等写一篇读书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应付差使。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引导,让学生从读书中得到收获,将学习到的东西转换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课堂上演绎出来,这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在这种专题讨论式教学中,教师指出学生要关注的问题,以及指定一些要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学术的平台上展示,既丰富了学生,又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师。当然,这样的专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在时间上、精神上以某种压力,给教师也带来了一些压力,譬如,要寻找阅读的书籍,批阅读书笔记等。然后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讨论,可以指出学生的某些不足,又譬如涉及学术规范问题,学术态度问题等。
刘建平博士还对其实践经验做了一个总结,他认为:第一,教学互动比较适合小班的研究生教学,进行小范围的专题讨论;第二,专题讨论式的教学,对学生、教师的要求都很高,要求教师、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后时间花费较大;第三,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角色转换,使得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负责教学,又是学生的朋友,彼此相互交流,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多角度上碰撞;第
四,任何教师有其独特思维,专题讨论式的教学能够让教师把自己独特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较快地获得研究方法。
最后,刘博士认为,专题讨论式教学需要各种要素,缺一不可。他还提出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我们的教师慎重对待每一堂课,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公共管理学院陈鹤博士的发言摘要
陈鹤博士认为研讨式教学的困难部分来自教师本身。首先,教育学是一门非常系统的科学,需要系统的培训。而当前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在讲授课程时缺乏专业的技巧。要较好地实现研讨式教学,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练好“基本功”。其次,教师要克服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教师要花精力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要改变自己,克服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的传统惰性,率先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敢于在学生面前坦露自己的不足,同学生交流,包括向学生学习。这种教学看似减少了教师的工作的讲授,实则大大增加了其工作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讨式教学的困难还来自于学生。第一,现在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志存高远”对一个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人生目标仅仅停留在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的层面上,学习严重缺乏动力。第二,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能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使课堂充满生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和要求大不一样。在实践中发现,研讨式教学有时候为懒惰学生提供了懒惰的机会。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展研讨式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学生如果想让教师满意,必须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书籍,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使得一些仅仅想拿到学分的学生不愿意配合。
另外,研讨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也给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人数不太多,课时充裕,还有一定的实践场所。这与我们的办学规模扩大带来的困难相联系。所以现在学生的增加,学时的减少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进一步增加了难度。比如在开设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带领学生们去法院亲身感受一下是有好处的,但是课时的限制使这一想法很难成行。
最后,研讨式教学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什么是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什么,还是承认学校的“权威性安排”?同时,是以“消费者”为评价主体还是以行政主管为评价主体?虽然我们看到研讨式教学的推行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目前我们在实践研讨式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在学生方面,我们的学生素质较高,普遍好学;由于专业原因,社会参与度较强;课程分量不太重;就业压力大,对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愿望迫切。同样,我们学院的教师也存在优势:他们普遍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经验;有着学科交融的优势;大多数教师年轻,容易与同学沟通;学院建立了一批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等。
所以,公共管理学院存在着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各种优势,借用一句老话形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如何更好地开展研讨式教学的道路上摸索,但绝对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
公共管理学院黄强博士的发言摘要
黄强老师则主要侧重双语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首先分析了国外名校的一些做法。在国外的大学里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但是有统一的参考书目,学生可以根据参考书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本;同时,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采取专题式授课的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一名教师主讲所有课程,另一种是采取团队的形式,所有与该门课程相关的教师每人分担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共同讲解。无论是哪种模式都确保学生对该门课程有充分的掌握。此外,在国外的名校里多有自己的强势学科,这与该校的地域和历史有关,拥有自己的强势学科是一个学校得以大发展的重要保证。黄老师特别提到,国外的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包括获得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的能力,团体合作的能力,总结的能力等等。其中,团队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黄老师举例说,国外的学校多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考试。小组里的成员分工合作,团体的评分就是每一位成员的得分。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
另外,黄老师针对我们现在开展全英语教学的可行性、难点,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黄老师认为,目前我们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为开展全英语教学提供了保障。学校的发展要求教学国际化与人才国际化,学院的MPA教育也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并加以本土化,这些客观的需求使全英语教学的趋势不可避免;同时,学校教务处也在大力推行全英语教学,这为我院开展全英语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开展全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困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教材的选择,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的选择都是开展全英语教学的拦路虎。针对这些问题,黄老师提出:首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力争选择国外最新最优秀的专著,但是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比如法律课,国外的情况和我国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别。其次,课堂上案例与讨论应该各占一定比例,手段应该多样化,可以采取开放课堂给社会,或者走出课堂去观摩等方式。第三,可以先选择试点班开设全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别对待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开展教学。最后,应该对教师实行区别报酬,以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
公共管理学院梁木生副教授的发言摘要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培养认识能力。正是学生认识能力的缺乏,造成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无法深入,从而找不到对策。有认识能力即有才能,认识能力是软能力,不是技术能力,而我们的同学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注重技术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认识能力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我们做出正确抉择的前提。认识能力转化到学术上即论证能力,要注意知识的交叉性。其二,逻辑性,要注意形成严密的逻辑链条。其三,系统性,形成完整的系统,自圆其说,找到逻辑切入点。梁副教授指出,探究式教学的困难、障碍,重点在学生。目前,学生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式教学的推行:
(1)学生的功利心太强,只要结果、结论,不求在学习过程钟锻炼自己的能力;
(2)学生习惯了对与错的答案,形成了思维定式,要敢于怀疑;
(3)学生不了解社会,对社会的认识不到位,要崇尚真理,敢于追问,敢于探求真理;
(4)学校的制度性缺陷,不求制度的操作性,导致教师不追求教学质量;
(5)教师讲的道理,学生应将自己放入其中思考自身的行为,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代表发言摘要
期间,来自政治学与行政学0201班的李灿,易洪涛作为学生代表对研究式教学的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他们谈到:
首先,我们学院有一支很出色的教学梯队。很多老师都以精彩的比喻引发思考,以巧妙的提问激励参与,以前沿的信息拓展我们的思维。更为难得的是,我们的老师涉猎广泛,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授,也注重对现世的把握和观察,从而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不仅指导我们的专业学习,更是以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从我们的教学内容来看,我们学院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无论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还是对现代理论的发展,无论是对国外教学成果的参考,还是对国内已有教学经验的借鉴,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我们的专业学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突破国内传统学科的限制,在教学理念上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各种交叉学科的设置,不仅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满足了公共管理专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再次,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们学院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工具相结合,通过课堂内的系统学习和课后的交流指导,努力培养形成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学习气氛。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形势并且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我们学院及时采取了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等各种最新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学生充分掌握国际交流的方法与技能。
各位专家,老师以及学生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很多老师与学生的共鸣。在自由交流时间,来自政治学与行政学0201班的倪运久同学用自己的理解为研究式教学作了精彩总结:研究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与教师把做教学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来看待。生活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所以每一天的教学也应该是崭新的,有新的东西出现。只要老师与学生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学将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