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摇篮 政府的思想库
第四十三期>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编印2004年9月1日
[编者按]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伊始,确立的目标和使命是:始终以造就21世纪的领导者为宗旨,以成为政府的思想库和领导者的摇篮为发展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培训、咨询相并重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三年多来,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政府咨询与决策活动。有多位教师就公共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接受中央和多家地方媒体专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有多项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呈送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有两篇文章呈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参阅,一篇文章送国务院办公厅原秘书长批阅。钟书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咨询市场的培育与管理研究》被中宣部规划办主办的《成果要报》摘发;谭术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耕地撂荒现象剖析及其规避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摘发;徐晓林教授的研究成果《理论界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报国务院办公厅王忠禹秘书长批阅。这些专访和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我院在社会和政界的广泛影响。
徐顽强副教授《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机遇与挑战》发表在2004年第28期《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为中国政府高层管理重视,这是对我院师生的鼓舞和鞭策,激励我们加倍努力挑起政府的思想库的重担。
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机遇与挑战
徐顽强副教授的论文被《人民日报内参》选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中药产业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中药产业国际化将会不可避免地给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国际化给我国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地应对其挑战,从而加强我国中药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为中药产业真正实现国际化提供智力支撑,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新特点
国际化带来了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竞争的激烈化。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智力的较量。随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这种人才智力的较量将会愈演愈烈。国际化促进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与竞争,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人才需求空间,有力地推动着人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善,最终形成以结构优化和分工专业化为特征的国际人才市场体系和多渠道、宽领域、全立体的国际人才流动机制。尤其是随着中药跨国公司强劲介入世界各国市场,由此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中药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优质人力资源出现了升值看涨的行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级人才成为国际市场争夺的重要目标,其中包括不少中医药科技人才。在国内,“三资”企业以高薪挖走了大批国有中药企业和医疗单位的青年才俊,其中不少是医院业务骨干。更为严重的是,外企还极力以巨额奖学金换取“优先用人权”,控制了全国有近30所重点高校50%左右的奖学金分配,对优秀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产生重要影响。与之相比,国家医学奖学金的规模和数量则偏小偏低,这就使得我国中药产业在参与人才争夺的观念、措施和力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际化带来了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化。面对中药企业地理范围的扩张和更为复杂的环境,中药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如中药人力资源招聘的范围会超越国界,在世界各地寻求最优秀的人才已是国际企业最主要的人才招聘政策。与普通培训相比,如何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中药人力资源安排培训计划,如何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和更复杂的情况下配置培训资源等等,都是全球性培训面临的新挑战。面对诸多环境的变迁,美国管理界己预言,未来组织形态将会变成一种专业管理取向的组织,即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组织界限越来越不明确,管理制度越来越有弹性。同时,跨国管理将成为主要的管理形式。所以,建立和维持一种高度区别对待的管理体制的能力,是跨国管理质量的基本要素。跨国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使用不同方法的需要,它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容纳管理多样性的要求。职能管理的灵活性,己被证明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国际化带来了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多元化。随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每一个参与中药产业经济竞争的国家都面临人力资源国际化的挑战。而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上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相对传统企业来说,从以本土出生的主体民族为主变为更多的外国出生的少数民族。这些人力资源不仅跨越国界,同时包括了文化和种族的混杂(如外派雇员、母国雇员、当地雇员和第三国雇员等)。在传统经济时代,中药企业仅仅生存于单一且同质的文化氛围之中,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是同一种文化孕育出来的,异质文化之间很少沟通更谈不上交融。然而,如今这种情形越来越难以为继了。企业人才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采取不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它会导致文化冲突,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促使企业在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中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增强活力。因为将不同背景下成长的雇员融合在一起,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可以激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新机遇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其受国际化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国际化将会给中药产业人力资源带来哪些新机遇?
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结构性调整带来了契机。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更加融为一体。按照国际大市场的需求,我国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必然要引起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入世后,我国中药产业人力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且是经济进步的象征。
国际化为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全球性共享提供了可能。国际化首先就是一种共事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源国际化后,我国中药产业赖以选人用人的范围空间大大拓展。随着外国投资者的不断涌入,世界优秀人才势必在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平台提升后更多地涌入我国,将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并进一步强化效应;另一方面,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将全面地融入世界人力资源圈之中,我国的国际化人才也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国际舞台展示才华。
国际化为提高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21世纪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是中药企业制胜的关键。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实人才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国际化后,我国中药企业有了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动着自身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而且人才国际化后,来自外部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我国中药企业把人才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继而为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注入压力和动力。
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新挑战
国际化带来的中药产业员工“国际意识”激励与保持的问题。组织结构死板以及不适应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很难激励员工产生“国际意识”。许多中药企业,由于在国内经营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中就习惯于原来那种源于国内环境所设立的组织结构及管理系统,而不愿进行革新。如果企业员工的“国际意识”没有被激活,没有形成共同的“国际意识”,即使其他工作准备得多么充分,企业国际化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的中药企业国际化势必将是非连续的、短命的海外冒险行为。
国际化带来的国内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转移问题。国际化进程实际上也就是把国内的优势转向国际市场,并使之成为基于当地特定情况的竞争优势的过程。国际化加快并拓展了竞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竞争中,如何有效地占有人力资源是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际化带来的中药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构建与完善的问题。对中药企业而言,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构建与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需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新情况下的人力资源网络化进程,已经成为中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重要问题。
国际化带来的中药产业员工学习观念转变的问题。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为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会面临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或合作问题。联合,在此时对企业经理人来说,构成一种心理上的挑战。因为联合意味着要学会合作而不是控制,这一点对那些习惯于企业内部等级制度管理模式的经理人来说,尤为难以接受。实际上,联合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更应看作向合作伙伴学习的机会。
国际化带来的中药产业跨文化冲突的问题。中药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向海外派遣人员,这其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在这方面的作用经常被这种错误的关于企业文化的观念所削弱,即一味强调企业文化高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由此,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跨文化冲突问题。这实际上是忽略异域文化的影响力而一相情愿认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是至高无上所造成的。这种企图忽略异域文化影响的作法是非常错误的。
从根本上说,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前景取决于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这就要求在中药产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中医药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劳动制度,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等,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总之,开发人力资源是中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