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摇篮 政府的思想库
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编印 2005年12月5日
公管学院周会会议纪要 (2005.11.24)
2005年11月24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了本学期第8次周会。本次会议内容:(1)对申请来我院工作的李菁博士进行考核;(2)徐顽强同志就我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草稿)起草工作作简要说明;(3)徐晓林院长、王安华书记就学院2005年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和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作重要讲话。
针对2005年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和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徐院长说,11月11—12日召开的阳逻会议非常成功,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为我院“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与会者受到了很大启发。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坚持“四高标准”,即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学院作为全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第二梯队(北大、清华、人大为第一梯队),教学科研水平要能够同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不相上下。不能向低标准学习,要讲民主和公平,教学、科研、管理,只有在民主与公平的旗帜下才能健康发展。不能走单纯的外延式发展的道路,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是相应地控制发展规模,重点追求教学创新,科研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何控制质量、评价质量,大家谈得不多,应当承认,文科的教学与科研质量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比较复杂并不等于说没有办法。比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是学生,对学生评价为85分以上的老师实施奖励,基本上还算公平。但从程序上讲还可以更公平。比如在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去掉几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得分数更公平。关于科研质量的评价也有指标,比如南京大学的“CSCI”录用的论文在国内较有说服力。当然还有其他评价方法,比如社会评价、政府评价以及西方国家的“引用因子”。我们一再强调拟聘任教授职务的教师,除在学校规定的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外,还要在公管学院规定的《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五种权威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4000字以上),或者所发表的文章有一篇被《新华文摘》转载2000字以上,我认为这个条件并不高。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因为在这些期刊上发文章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较高的水平,文章是发不出去的,是开不了后门的。对于我们公共管理学院来说,要想上高水平,晋升教授必须有这个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我院的教授水平才能够与武大、中山大等高校的教授相比。否则即使评上了教授,自己脸上也无光。我们不能向低标准看齐。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水平的,我本人也实实在在地在做。“四高标准”的要求不能变。这“四高标准”规定当然可以根据全体教师的定位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修改,比如在强调应用方面,如在《人民日报》内参上发文章,或科研成果受到省部级领导的批示,或获得几项国家基金等也可以作为晋升教授的一个选择条件。
徐院长说,我们能够争取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来之不易的,很多与华中科技大学同一层次的学校都没有。这个平台我们要珍惜。考虑到学院的发展,学校在设定教授指标问题上给予了我院很大支持。我们一定要珍惜学校的支持,咬紧牙关,苦干巧干,加上公管大楼将在明年建成,今后我们的学院无论从外在形象上看,还是从内在形象上讲,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不能松劲,不能让别人瞧不起。牢记董老的话,“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王书记接着说,这次教师职务评议过程中,评委们在对照学校条件和学院附加条件上,在对人才评定的标准上,在稳定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人才的作用上,在兼顾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评委们一致认为:徐院长高瞻远望,提出“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是正确的,我们学院只有坚持这“四高标准”才能在全国有竞争力,才能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这句名言,我们是想通过教师职务、岗位聘任,通过制定学术水平要求,引导大家朝着“四高”迈进。尽管压力大,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们的教师队伍很年轻,整体水平和基础条件都比较好,大家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奋斗几年,相信我们学院会出高水平的文章,会拿大项目,会获得大成果和大奖。我们有这个基础和条件,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王书记说,教师的职务聘任关系到老师们的切身利益,在这次教师职务聘任过程中,院学术评议组和教师职务聘任组都是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学术评议条件公开,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程序到位,对每位申报者来说,都是公平和公正的。首先我们对申报者的业务成果统计都经过了认真复核,做到了材料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确保评议的准确性,整个聘任工作经得检查。其次,在评议过程中,对每位申报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比较评议,评委充分发表意见,最后以投票为准。今后教师的职务聘任工作要走向制度化,聘任的条件可以通过合法的程序修改,一旦形成文字规定,那就是学院的“法”,“法”就是制度,大家在制度规定下严格遵守。王书记希望,凡是要求晋升高一级职务的教师,要对照学校和学院的条件,符合标准的就申报,不符合的继续努力,做到知己知彼,进来了就出不出去,不至于出现评不上影响情绪的现象,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三个维度(大纲)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质量与综合性大学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对个体、对文科院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管理角度讲,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关键在于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这里只讨论质量评价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应由3个部分构成。
一、学术创新评价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性可分为理论研究创新和应用研究创新。
理论研究创新可从5个方面评价:(1)新领域,即研究领域没人涉及过;(2)新视角,即研究角度没人涉及过;(3)新方法,即应用了新的研究方法;(4)新理论,即提出新的理论体系;(5)新观点,即提出具体的新观点。
应用研究创新可从4个方面评价:(1)新问题,即研究至今没有被学者关注的具体社会发展问题;(2)新预测,即对具体社会发展提出新预测;(3)新对策,即对解决具体社会发展问题提出新的指导原则、政策措施和管理实施方案;(4)新事实,即对具体社会发展问题提供新的实证信息,其中包括对实证信息的初步解读。
二、整体研究质量评价
分组织、项目和个人3个层次评价。
1、组织研究质量评价
组织可分为学校、院系和教研室。其中,由于院系是学校下属的管理单位,院系一级的研究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整体研究质量。这里只讨论院系的研究质量。
按国内的主流评价标准,组织研究质量评价包括:(1)获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数量;(2)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的数量,《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数量,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如《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发表论文数量;
(3)出版学术专著的数量。
2、项目研究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1)选题意义及项目级别;(2)研究报告内容的完备性、逻辑结构、论证方式、资料使用、语言流畅;(3)项目发表论文的数量;(4)学术规范。
3、个人研究质量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1)获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数量;(2)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的数量,《新华文献》全文转载论文数量,二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3)出版学术专著的数量。
三、学界及社会承认
学界及社会承认也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价,这种承认包括许多形式。
1、获奖
研究成果获奖是评委(专家)评选的结果,完全是一种学术质量评价。在我国,人事管理部门认可省(部)级以上的政府奖;不认可学会奖和其他民间奖,这是因为有的学会奖和其他民间奖评审时不够规范、获奖指标没有控制,信誉度不高。
2、引用率
研究成果质量越高,就更能引起同行的关注,被引用的频率越高。统计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引用率最高,平均论文高达40多次。在我国,《中国学术期刊网》能查询具体学者、论文或著作的引用率。
3、成果采纳应用
应用研究强调解决实践问题,如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对策建议等。显然,政府或其他组织会按照自己的质量标准,采纳应用那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权威肯定
学术权威对研究成果的肯定主要通过书评、学术综述和论文著作中引用。学术权威对研究成果的引用要加权,不能将名家、大师的1次引用与硕士生的1次引用同等看待。
本期简报关键词:一级学科 “十一五”规划 研究质量评价
简报送发单位:校级领导、校机关各部处、相关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
本期简报共印份数: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