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顽强老师是公共管理学院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在治教与治学上颇有特色,学术成果颇丰,口才出众,不失为学院一大名嘴。徐老师在课堂管理上有其独到之处。兹将一位学生写的《徐顽强老师课堂管理二三事》刊发于后,以飨读者。
自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元素。在学术自由之外,很可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对部分同学来说,上课也是“自由”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总是会有一些同学在到与不到、准时与迟到、在课堂上穿什么做什么之间做着“自由”而“坚定”的选择。大学生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群体,有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自由与权利,但是像这样的自由,且不说其对课堂正常教学的影响及其本身对教师的不尊重,更是对大学生身份应有状态的背离。单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种懒散而不负责任的习惯势必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那么多的课堂中,有一名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少有的例外,那就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徐顽强教授。
在徐顽强老师的课堂上,绝少有迟到的情况,更不用说旷课和奇装怪服、奇行怪举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徐老师在上课之前,由班长喊“起立”,要师生互相敬礼之后上课才开始,这在大学里倒也不失为一道奇景。原来,这“准时”、“着装”和那句别开生面的“起立”,正是徐老师课堂管理艺术的精髓,且多年来一以贯之,被学生们誉为徐老师课堂管理“三大法宝”。
“起立”¾¾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各就其位,徐老师走上讲台,就会由班长喊出“起立”的口令,全体同学应声而起向徐老师致敬,接着徐老师向同学们鞠躬并示意坐下。可别小看了这道小小的程序,闹哄哄的教室往往就在几秒钟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的注意力也一下子就集中到上课上来。原来这一句短促的“起立”和互相敬礼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强化同学们的尊师重道意识,这更是一种心理暗示。在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精神放松,注意力是发散的,这种状态下的人很难有效地接收到信息,不利于学习。上课后,同学们往往要有一段时间来转换这种状态,以集中注意力,但是这样一来,却势必会漏掉一些知识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效果。而通过这一句“起立”,同学们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告诉自己“现在要集中注意力了”的暗示,从而大大地缩短状态转换的时间,并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简简单单的“起立”程序中竟含有这样的玄机。
“准时”¾¾“上徐老师的课可千万别迟到”,好学的新生向“前辈们”取经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一条忠告。徐老师的课堂上有一条“堂规”:上课迟到者需喊“报告”并只能从前门进入,要向老师说明原因并经允许后方能入座。这条规定实施多年,效果一直非常好。初犯者也许可以原谅,但屡以身试法者竟然大有人在,还有心存侥幸从后门偷偷进入的,但几乎没有一个曾逃脱徐老师的火眼金睛。上课不准迟到不仅仅因为迟到者的进入必然会打断课堂的进程,影响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规则,这样要求是要让大学生重视规则。勿以过小而为之,上课都不能准时进教室,遑谈将来在社会实践中遵守规则?
“着装”¾¾在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的穿着都很得体,看不到穿吊带装的女生,也没有搭个拖鞋的男生。这也是徐老师的一个“规矩”。在徐老师看来,穿着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好像无权干涉,但对公共规范的自觉遵守反应了一个人的素养。时尚、新潮和前卫不是个性的唯一代号。而教室不是寝室,也不是T型台,所以在教室里的穿着就应该合乎教室的场合和气氛。徐老师从不动真怒,却是言出必践,又从不真正处罚学生。让人叫绝的是同学们对于他的要求却无不欣然接受,不敢有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徐老师坚持教书育人,事事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嘻笑怒骂无不暗藏匠心,潜移默化尽显用心良苦。与其说同学们遵守他的“堂规”是慑于他的威严,不如说感于他的赤诚。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这或许才是他“三大法宝”之所以屡试不爽的不二心法吧。
听过徐顽强教授讲课的同学认为:听徐老师授课是一种享受,与其交流更是一种成长。让知识与激情在三尺讲台间飞扬的徐顽强,用它的才识、幽默和真诚感染着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