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将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有十年历史,以其历时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而在国内乃至海外享有盛誉。公共管理学院作为一个成立仅五年的年轻学院,自建院伊始就将育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未来领导者是学院始终如一的目标。
公共管理学院在育人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而文化素质是基础。强调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首先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一根本任务,而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素质这一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教条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就成为了空中楼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工作是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环节,同时也承担着文化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几年的实践中,公共管理学院在本科生学生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为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文化素质教育之路。
一、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学生工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
学生工作实质上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工作蕴含着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模塑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提出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育人。文化不是职业,是品格,素养。它通过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在教育对象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工作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包括育人理念、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和物态校园文化这三个层次。其中,学校、学院的育人理念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隐层次,也是核心和主体,同时是形成其他两个层面的基础,这种育人理念必须凸现公共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建院宗旨;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中间层次,是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包括文化体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物态校园文化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外显层次,是学生文化素质的物质载体和体现,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各种成果也属于这一范畴。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将这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结合,深刻领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精髓,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
“育人为本,打造领导者的摇篮;科研为基,构建政府的思想库”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建院宗旨,学院将育人摆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是专业精深、基础宽厚的技术专家,同时也应当是有着强烈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社会人。公共管理这一专业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政府公务员的重任,所以,我们强调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热爱祖国、体贴民生疾苦,即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正是本着以上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通过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达到学院的育人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当坚定不移地高举理想信念教育的大旗,尤其对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政治上的追求和觉悟是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先决条件。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也为学生工作中的文化素质教育指明了大方向。依托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其丰富的内涵和活泼的形式,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将党的各种理论、方针、政策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灵魂上完成对学生的塑造。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公共管理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密切结合学院特点,通过举办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了心灵上的感应,观念上的认同,思想上的定型,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另外通过举办各种学术、科技活动,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加深学生的专业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从而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下是其中的部分特色活动:
(一)在全院范围内推进“五个一”工程
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育人目标,学院对本科生提出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要求,并在全院本科生中推行了“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即要求本科生在大学四年之内学会:背诵100首唐诗宋词、背诵100句英文名人名言、学习100篇文言文、阅读100篇专业经典文献和学唱100首英文歌曲。“五个一”工程以民族化、国际化的视野,要求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温习,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与世界接轨的语言能力,希望学生对于中西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对于人类文明结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决心和愿望。同时“五个一”工程以其贴近同学、活泼向上的组织形式,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如政治学与行政学0501班在班主任带领下,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使学生重温了唐诗宋词的不朽魅力,04级、05级本科生举办“五个一”英语学习汇报演出,将“草船借箭”、“吕布与貂婵”等古典名著中的片段用英文以小品的形式搬上舞台,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五个一”工程以其参与的广度、思想的深度成为我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活动。
(二)“关怀一个群体的内心世界”——读书活动有声有色
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和教师深知,多读书、读好书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文化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开展读书活动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和专业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大大超越了专业的狭隘界限,容纳了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提升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我院学生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极具特色,完全脱离了单纯的读书与上交读书笔记的单一途径,班级、学院读书会组织了灵活多样的活动检验同学们的读书成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共事业管理0201班读书会举办的“体味不同人生”系列活动,以话剧的形式将曹禺的名著《雷雨》搬上了舞台,全班同学群策群力,有的做导演,有的改剧本,有的扮演“四凤”、“周萍”等角色,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了首场面向学校的公演,演出忠于原著,同时饱含了同学们对名著的理解,同学们深情、投入的表演使这幕话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轰动。另外,我院读书会还举办了全院参与的“致远”杯辩论赛,这一赛事已经成为学院读书会的保留节目,每年照办,辩题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同学们在唇枪舌战中交流意见,体现自己的读书收获,深受同学们欢迎。每年,在学校的“启明”读书活动中,我院都有近200篇读书笔记提交,多篇获奖,并多次被评为“启明”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三)通过社会实践,倾注学子对民生的人文关怀
我们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书本里,仅仅体现在吟诗诵词中,文化素质教育应当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开展。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体验民生疾苦、亲历政府工作程序,都是课本以外重要的知识。我院向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知、行、义”的统一。每年的暑期,我院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关注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赴秭归调查移民新城规划建设问题,赴厦门调查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赴长阳调查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学生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公共管理、政治、经济、人文、哲学等知识从学术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在实践“体验式”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成果。
(四)通过大量学术讲座实现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尤其对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就是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公共管理学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出了每年聘请20位国内外专业知名学者为我院本科生开设专业课的目标。我院高年级本科生平均每人参与专家学术讲座在20学时以上,包括北京大学研究政府绩效的专家周志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教授、以色列巴以兰大学伯纳德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的授课。部分专家学术讲座也作为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讲座,将我院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推向了全校,使更多同学有机会分享大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讲座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角,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知识,并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开放式”的办学理念,为本科生直接与学术大师接触提供了平台。
四、在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主环境之一,与教室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宿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素质教育成果的物化体现。我院充分认识到学生宿舍文化的重要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寝室文化活动。如,建立“寝室文化研究会”,对寝室文化的内涵、表现、创建和谐寝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办“寝室文化节”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组织开展寝室卫生检查,督促学生为自己的起居生活创造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理念;组织开展“宿舍美化大赛”,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劳动中不断创造出美的东西,实践“劳动创造美”这一重要论断,加深自己对美的认识,达到寓教于美的目的。
我院本科生文化素质成果的物化体现除了表现在寝室文化建设外,还体现在院刊《领导者》和本科生学生工作网站“风晓信息网”的建设上。《领导者》作为我院本科生创办的学术性刊物,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园地,我院学生在这里发表着他们对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评论、见解,真正做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丰富了我院本科生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应当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更应当牢牢把握住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我院本科生学生工作网站“风晓信息网”正是秉承了这一宗旨,其中公管风采、管理视角、社会人文、青青校园、心理健康等一个个鲜活的栏目,信息更新及时、贴近同学学习、生活,受到学院同学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了公管学子的精神家园。
五、成绩只说明过去,欲登高须更上一层楼
在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自2003年以来,每年有近200人次的学生参与国家、省级、学校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并获奖。我院本科生每年有近10余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名学生获得湖北省本科优秀科技成果奖,2005年还获得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成绩属于过去,“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古人的教诲将指引我们继续在学生工作中创新地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抱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态度将我院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台阶。
本期简报主题词:文化素质教育 现代领导者
简报送发单位:校级领导、校机关各部处、相关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
本期简报共印份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