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公管学院研二女生胡世琼勇夺武汉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
2009年10月20日,公共管理学院研二女生胡世琼与同室王敏珍、杜娟三人经过层层激烈筛选成功晋级武汉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通过“VCR陈述”、“梦想缘起”、“专家对话”和“互补对抗”四个环节后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创业大赛冠军并获得9万元现金大奖,为学校争者了荣誉。
由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广播电视局(总台)共同主办,武汉鸿华服饰有限公司承办的“鸿华·爱驰大学生创业大赛”历时3个多月,吸引了湖北省几十所高校400多名选手参赛,其中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名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在读博士生。武汉鸿华服饰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创业基金,帮助有梦想的青年实现创业理想。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胡世琼是怎样的过人,她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理论素质与实践综合素质并重的优秀青年的呢?
积极进取,承担责任,从基层学生工作中起步
胡世琼在大一军训时就担任女排负责人,迈开学生工作第一步。军训结束后,她成为公共管理学院组织部以及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干事;同期竞选上副班长,为同班同学服务;后加入了校广播台做一名音控。胡世琼的大一学生工作可谓丰富多彩,涉及广泛,她非常繁忙,大一一年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胡世琼并不因为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得到老师、同学赞赏而自满,相反,她却经常自省,而引导她自省的启蒙老师是她的指导教师杨红明老师。
杨红明老师一直陪伴在这群刚刚入校的学生身边,常常提醒新生们要好好规划大学生活:“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将来对口的工作,要增强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杨老师的话引起了胡世琼的深刻反思: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追求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似乎什么工作都能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得好。但是能否激发潜力,让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于是她常常在不同的职位上暗暗找寻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到了大二,胡世琼除了继续担任副班长之外,又被聘为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全校大型活动之一的特色团日,同时分管三个院系的组织部工作。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曾经有一个星期连续加班到凌晨三点的工作记录。强负荷运转让她体会到自身工作潜能正在隐隐开发,她已经具备筹备大型活动的协调规划能力,而这项能力往往是在社会求职时企业非常看好的能力。这一份学生工作带给她的财富,到现在还依然存在。而这也是杨导当年告诫他们作为一个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胡世琼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从基层勤恳踏实做起,最终成就现在优秀的自己。
有的放矢,突破自我,锻炼社会实践综合能力
机会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胡世琼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出如今的成绩。她早在大一的时候就清楚,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提前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找出自己的短板,让短板变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更好地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她高三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大一暑假时她到湖北省睿军律师事务所实习,跟着律师跑案件,查找资料,打文件。在具体工作中她发现想象中的律师这个职业和现实完全不一样,于是她放弃了通过司法考试到律师事务所求职的想法。她暗自庆幸,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职业规划路上的灾难。
到了大二,胡世琼听到很多人说行政管理专业适合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建议。然而她还在想,事业单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呢?于是在大二寒假,胡世琼到今古传奇集团实习。在实习期间她感觉事业单位也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于是她打消了到此类单位工作的念头,开始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大二暑假,她选择了参与社会调查中心的科研项目。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要与陌生人沟通,要让陌生人抽空接受采访的经历让她感受颇深。胡世琼的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目的明确的实习中锻炼起来,她逐步突破了自我,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夯实根基,强化学业,跟随名师强化理论素养
大二时胡世琼听了徐顽强老师的第一堂课后让她震撼。她意识到自己的肤浅,学生工作锻炼的只是能力的一部分,但是学习能力却是知识积累的基础。加强专业储备,才能真正加强个人素养。在学术上要进行艰苦探索,提高悟性,做科研的最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不懈精神。
大三是一个全面接触到专业知识的一年,大三上学期,她参与吴淼老师负责的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科研项目,吴淼老师犀利的学术批判态度让她了解到严谨治学的意义所在并以此要求自己。下学期参与蒋天文老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蒋天文老师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她受益匪浅,胡世琼沉浸在研究的苦闷和快乐两者交集的特殊体验中。心理的富足感增强了她对钻研学术的向往,对学术的敬畏感也就这样培养起来。
大三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开始理清了自己未来的路线和寻求的方向——要做一个立体人,让自己内涵丰富,精神富足。在大四胡世琼被定为保研对象。经过笔试、英语面试、专业面试三轮,她排在第12位成功保研。在保研成功后的“清闲”日子胡世琼一如既往地挑战自己的能力,开始同时准备毕业论文和征服以前自己望而生怯的GRE考试。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吴淼老师的很多指导,于2008年12月学士学位论文《网络公众参与研究——以“华南虎事件”为个案》荣获了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为四年学术探索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小事着眼,严谨做事,小店成就青年创业梦想
开始了研究生生活的胡世琼并没有放弃对自己能力潜力的探索与挑战。一次在西边体育馆打球,胡世琼发现运动过的人都会很渴,但是体育馆附近没有卖水的地方,若是能在附近开一家水吧既能满足运动后同学的需要,也能挑战自己开始一次创业。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心的人。胡世琼和同室的王敏珍、杜娟三人考察了体育馆周围环境,看中了体育馆值班室。三个人协同分工,胡世琼协调谈判,蒋天文老师的严谨诚恳让她在谈判过程中步步为营;王敏珍寻找资源,张文学老师独特的洞察力让她能高效率的整合资源;杜娟出谋划策、周密考虑风险,危怀安老师缜密的思维让她受益匪浅。带着导师日常训练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三个人就这样踏上了创业之路。
在严谨考察武汉水吧市场后,胡世琼三人为后期的发展考虑,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去长沙谈一家相对正规的水吧。为了节省经费,三个人每次去谈判的时候都是在冬天的凌晨顶着寒风来回在两个城市之间,而她们不觉得苦,反而认为这是人生的一次考验。在开店的过程中,她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现实条件对人的挑战,更是对人责任心的考验。她们学会了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整合所有有利资源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胡世琼认为在创业初期,靠自己取得资金,把小店像模像样地经营起来,踏实把它作为样板店作出来,以后在现有品牌的支持下再创品牌。
在她们独特的创业理念支持下水吧开起来了。朋友推荐胡世琼去参加武汉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2009年9月11日,她们以高分通过初赛。之后在经过培训、宣传、准备VCR等环节,胡世琼三人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之后,在10月20日的决赛舞台上,胡世琼紧紧围绕自己的创业项目,通过多个环节展示了自己团队丰富的创业理念和崭新的创业思路,并且在舞台上尽情展示了作为一个现代优秀研究生的出色的个人综合素质,为观众展现了当代青年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风华正茂的鲜活形象,最终一举夺得武汉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冠军并获得现金九万元的奖励。
我们可以看出,胡世琼这一次的成功并不是靠运气一蹴而就的,而是她从大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个人能力潜力、有意识寻找个人能力所长、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而取得的成果。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胡世琼在日记中说:“比赛结束了,但是赛场上的冠军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我们在这个赛场上胜利了,但是现实中,还有更残酷的比赛等着我们,我们没有时间沉浸在喜悦中,因为青春太有限,若是虚度了光阴,遗留的只会是遗憾与不安。”当代学子就应有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潜力。在学校学习好理论基础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而在如今社会环境下更应发挥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在付出和奋斗中方能显出真正青春价值。
附件:
胡世琼个人获奖情况
2009年10月荣获武汉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
2009年6月论文《基于国家的视角看户籍制度——读<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荣获华中高校第三届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
2008年12月学士学位论文《网络公众参与研究——以“华南虎事件”为个案》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8年6月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2008届优秀毕业生;
2007年12月被评为2006——2007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07年6月在华中大在线举办的“当文学不再漂泊——文学小屋网上征文比赛”中作品《武汉情结》荣获散文随笔组优秀奖;
2006年12月被评为2005——2006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6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学生讲坛中成为主讲者;
2006年4月被评为2005至2006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06年3月在公共管理2005——2006学年度荣获“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05年11月被评为2004——2005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10月在首届“公管杯”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05年9月被聘为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任期一年;
2004年12月荣获华中科技大学第五届科技节“夺宝奇兵”活动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