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毕业可喜,但每到毕业季,毕业生们留下的一笔“账单”却值得人们深思。而且,这笔账单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5%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季开支在6000元以上,26.71%的人花销超过10000元,而毕业开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仅为17.77%。我院童文胜老师为此接受了光明日报教育专栏的采访,发表了他的核心观点。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全国媒体大量予以报道、转载。
毕业季何以变成“烧钱季”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8日 05版)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告别聚餐、毕业合影,诉尽离别之情后,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陆续走出了校园。
毕业可喜,但毕业生们留下的一笔“账单”却值得人们深思。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5%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季开支在6000元以上,26.71%的人花销超过10000元,而毕业开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仅为17.77%。
大学生毕业季消费究竟花在了哪?毕业季,学生消费何以居高不下?
毕业消费,钱花在哪
虽然已经离开校园一年有余,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郑小琪(化名)依然清楚记得毕业时的各种花销。她告诉记者:“当时毕业旅行花了4000元左右,毕业聚餐800元,为毕业晚会置办的礼服、鞋子、化妆品大概花了600元,艺术照花了400元,毕业季需要往家里寄一些闲置的衣物花了200元左右。总体来说,整个毕业季的花费总共在6000元左右。”
郑小琪接着说,毕业季的消费确实要比平常多一些,“大学四年,我平均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在2000元左右,是毕业季的三分之一”。
“毕业旅行花了5000元,聚餐是3000多元。”华中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刘芳(化名)向记者晒出了自己的“毕业账单”。
在陕西师范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赵莉(化名)看来,这种毕业季的高消费并不仅仅限于旅行和聚餐。“毕业季是很特殊的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往往要处理很多事情,花销自然会增大。那时候,我需要打印材料用于论文撰写,需要添置正装用来应聘,还需要专程坐火车去外地面试。这些交通费、住宿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曾做过学生辅导员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童文胜表示:“学生们的毕业消费主要集中在差旅费及应聘单位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消费、个人形象包装费、简历制作与投递费、毕业前各种聚会聚餐费四方面。”
就业压力与毕业情结是主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大学毕业季与高考季类似,学生们觉得之前四年学习终于有了收获,奖励自己也是理所应当。而现在大学生毕业季的聚会形式更为丰富,无形中让大学生增加了开销。”
在童文胜看来,毕业消费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压力与毕业情结。“如今,学生们在大四上学期就得开始谋划找工作,大多还得先实习一段时间。这既要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还得付出更多金钱。由于同窗之谊,感情深厚,学生们免不了要在毕业前聚会聚餐,总体来说,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这笔花销不可小觑。”
“就业压力也好,毕业情结也罢,这种消费必须分开看待。”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认为,如果学生们能够理性消费,在特殊节点多一些开销也无可厚非。比如,把钱花在找工作、买正装、做简历以及毕业前的必要的社交活动上,都可以理解。“但这种消费一旦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范围,盲目攀比、跟风,就会把毕业季变成‘烧钱季’。而这种过度消费便是社会不良风气延伸至象牙塔的一种表现。”
同学情谊可少用酒水表达
“鉴于大学生始终是消费父母收入的年轻群体,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季少投入、少花费总归是好的。若要如此,一方面需要招聘单位的选人用人条件更科学,如在实习、试用一段时间后,就要与符合招聘条件的学生签署招录协议,并让其返校继续学业。另一方面,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可少用酒水形式表达,社会、学校、家庭多引导学生用高雅、有情调的方式表示分离之情,如邀请同学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毕业季活动等。”童文胜强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杜瑞军指出:“学校应该注重倡导学生们以合理的方式表达情感。在毕业季,学校也可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即使不参加毕业季的一些消费项目,也不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感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时一些最简单的方式往往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毕业时给同学搬家,去火车站给同学送行,写一段互相鼓励的话等。”
在赵洁看来,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渗透、引导学生们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尤其是在特殊时期,要提前、合理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当然,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积攒资金,并用于必要的生活消费也值得提倡。”
(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曹宁)
链接: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7/28/nw.D110000gmrb_20160728_1-05.htm?div=-1;
【人民网】http://liuxue.people.com.cn/n1/2016/0728/c1053-28590554.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6-07/28/c_129185642.htm;
【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7-28/7954247.s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60728/49676021_0.shtml;
【中国网】http://sd.china.com.cn/a/2016/xjoe_0728/617580.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zm/zm_rdzm/201607/t20160728_3139250.shtml;
【中国青年网】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1607/t20160728_8359186.htm;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zhijiao.jyb.cn/high/gjsd/201607/t20160728_667102.html;
【澎湃新闻网】http://www.thepaper.cn/www/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505159;
【搜狐网】http://mt.sohu.com/20160728/n461369028.shtml;
【网易】http://edu.163.com/16/0729/06/BT4CRV6A00297VGM.html;
【今日头条网】http://toutiao.com/i6313818091381850625/;
【今日科学网】http://www.scitoday.cn/zhuanlan/info-2400.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