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5期 校园视点 2003年12月20日
本报讯(记者 董晓林)“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大翻身”。这是公共管理学院在学院成立时就确定的目标。马上就满三周岁了,公管学院到底会有什么大变样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该院党总书记徐晓林、副院长刘建平。
“两新一高”(学院新、学科新、学位高)是学院的基本特点。年初,该院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确定了学院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突破口———数字城市政府管理。围绕这一方向,该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国家社科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各2项,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4项;科研经费直线上升,横向和纵向课题经费已到校100多万元,这在文科院系中是不多见的。此外,徐晓林教授承担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重点课题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领导的高度重视。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我们要为政府和社会生产优质的‘产品’,否则办学就失去了意义。”在采访中,徐晓林多次强调了这一点。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该院采取“三精策略”。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该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推出了《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公共政策》等一批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还需“精品教材”,在今年教育部推荐研究生优秀教材评选中,徐晓林教授编著的《行政学原理》入选,这是我校文科教材中唯一的研究生推荐教材。该院负责组织和联络13所MPA试点学校(全国共24所)一起联合出版一套公共管理硕士(MPA)教材,受到同行称誉。精品教材更需“精品教师”,公共管理学院大力改革教学方法,狠抓教学质量,培养教坛新秀。该院梁木生副教授今年荣获了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这是全校文科中唯一的一等奖;李强老师在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刘建平副教授的专题研讨式教学受到学生的青睐。
公管学院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采取了“两进战略”,即积极创造条件输送教师“进各级政府之门”、“进外国名校之门”。该院和各级政府密切合作,通过公共管理培训和项目咨询等形式,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到地方政府挂职锻炼。如该院马彦林博士今年被中组部选派到贵州省担任该省旅游局局长助理。目前学院已有7位教师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名校学习研究,把握国际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学术动态。
当谈到今年的最得意之笔时,该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副院长刘建平脸上满是笑意。他们介绍,今年,康美思数码集团将投资1.5亿元和我校合作建设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并资助1500万元兴建公共管理大楼和电子政务实验室。这为公共管理学院明年建设“电子政务”重点研究基地和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咨询和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