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国家985项目“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简 报
2007年第6期
《科技与人文》编辑部印
“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又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编者按:由杨叔子院士作序,钟书华、徐顽强主编的《科技行政管理丛书》(共5本)已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这是国家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又推出一批研究平台之一,公共管理学院负责的“信息技术与大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平台”推出的重要研究成果。这套丛书是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几年艰辛研究的结晶,丛书出版强化了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现将杨叔子院士写的丛书序言和丛书内容简介刊出,以飨读者。
《科技行政管理丛书》序
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从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科学发展还处于“小科学时代”;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加速,科技规模扩大,学科急剧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明显,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巨大,科技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而且,在相当多的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进入了普赖斯所说的“大科学时代”。
在“小科学时代”,西方国家政府奉行“学术自由”,对科技发展持不干预态度。但随着科学技术功能更加强大,规模更加庞大,组织更加复杂,国际交流更加频繁,政府早已开始改变了对科技发展的态度。1948 年,美国学者布什在研究报告《科学:永无止境的目标》中,系统阐述了科技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关系。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成功地实现了“阿波罗”登月工程。这是两个标志性事件,更进一步表明政府改变了对科技的不干预态度,更进一步介入科技发展,同时也反映科技竞争对政府政策的调整。大量事例说明了科技是一把极为锋锐的“双刃剑”。1994年,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撰写的《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专著,就是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对这一把“双刃剑”的深思的典型之一。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从70年代起,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大学纷纷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当代科技与社会问题、科技政策、科技的文化标准、科技组织的内部结构、科技的社会控制、科技事务管理等。在2004年2月1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文章。这篇名为《让科学服务于所有国家》一文明确强调:人类发展到21世纪,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有关科技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为了遏制全球与区域性环境破坏,为了防止恐怖主义活动,为了对传播的新疾病快速反应等等,每个国家必须拥有独立的科技能力,保证政府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见国际组织对此同样十分关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科技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强化其科技潜力,以达成综合开发目标或提高其地位,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的总和。换言之,科技政策就是政府为促进科技有效发展,以实现其整体建设目标而实行的各种重要制度及施政方针。科技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科技行政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科技行政管理”除了包含“科技政策”的全部研究内容外,还包含涉及科技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管理研究,如大学科技园、国家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评估,生态工业园区、企业技术联盟等。
我们知道,“管理”是科学,那么,“科技行政管理”也就是科学。“科技行政管理”这门科学的研究具有4个特点:
一是时代性。“科技行政管理”研究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和重大科技事件,及时总结科技与社会互动的新特点,引导政府科技政策的调整,对科技、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时代性要求研究者清楚当代科技、经济、政治、教育、社会发展的大致走向,有敏锐的学术感觉,对事件评估有较准确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是综合性。“科技行政管理”研究善于运用科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鼓励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多维度、多层次把握对象,强调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综合性要求研究者知识面广,初步了解一般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较为熟悉,懂得常用的数学评价和数学预测模型,能够将对象“立体化”,使学术研究上升为综合研究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学科内。
三是实践性(对策性)。“科技行政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科技及其相关的发展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换言之,就是从过去和现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理论或实证研究,构建未来的实践(政策实施)。研究中包含着理论研究,但理论研究有鲜明的实践针对性,理论创新的动力来自现有的理论不能解决现在的实践问题这一现实,于是,才需要创新,才可能创新,才有创新。可以这样讲,实践价值是“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的最高价值。
四是交叉性。从学科归属看,“科技行政管理”研究的跨学科特点非常明显。由于“与科技相关的发展问题”涉及到许多学科,必然使研究的学科归属呈现“亦此亦彼”。如“大学科技园”研究,从科技园区管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角度,应归属公共政策中的科技政策,即归属公共行政管理学科;但“大学科技园”又是大学参与管理的,属于大学产业工作的一部分,显然应归属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交叉性既提高了研究难度,更拓展了研究空间,这有利于获取与开辟更多的研究资源。
我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科技正在奋力前进中的大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与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也是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大好机遇期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毫无疑问,作为科学的管理,作为科学的科技行政管理,作为这门科学的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科技行政管理”是该学科所深深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能力积淀和培育,目前围绕“科技行政管理”已形成一个以中青年为主、充满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在科技园区管理、科技奖励制度、中介组织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和企业技术联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先后出版了《科技园区管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中国企业技术联盟》、《企业技术联盟导论》、《城市中介组织管理》、《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中国咨询市场》、《科技奖励的社会运行》、《澳大利亚的科学技术》等著作,获得了较好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衷心希望他们不懈奋斗,不断攀登!
这套《科技行政管理丛书》的出版,标志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技行政管理” 研究团队在学术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上了新台阶。当然,《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同作者们的心情一样,本套丛书的撰写,固然有作者许多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见解,但缺陷与不妥之处也在所难免,务希读者不吝指教,多加批评,给以帮助。
谨为之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06年7月5日于瑜园
《科技行政管理丛书》简介
《中国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作者:徐顽强等
当前,我国高科技园区均从“—次创业”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一次创业以技术成果转化和外延扩张为主,注重技术成果和人才的引进,注重项目的转化,注重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二次创业要求高科技园区必须由注重招商引资、基本建设向注重创新质量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转移;由扩大建设项目向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转移;由发展分散向优势集成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反观我国的高科技园区,很多都注意到了促进企业创新的问题,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科技园区在为区内企业创新提供支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少一种支持企业创新的系统性安排。鉴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旨就是结合当前的技术进步特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从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角度对园区内的创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增强我国高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全书分为8章:
第一章 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章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内涵
第四章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结构
第五章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理
第六章 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比较
第七章 政府功能与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
第八章 构建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对策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作者:钟书华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背景理论、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本质与特征,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相关的理论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现状,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内部结构、建设模式、建设规划和建设评估,最后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政策。本书对政府机构从事环境管理与规划,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管理的公务员和公共管理、应用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全书分为8章:
第一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
第二章 美、日、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内部结构
第四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分析
第五章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第六章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第七章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
第八章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区域创新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作者,徐顽强等
当今时代,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方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而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力量,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如何加快建立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鉴此,对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一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科技服务体系的研究入手,丰富区域创新体系,同时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新思路。
全书分为9章:
第一章 区域创新体系概述
第二章 区域创新体系与科技中介服务
第三章 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
第五章 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
第六章 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第七章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
第八章 我国区域创新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九章 湖北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
《国家科技计划与科技奖励》,作者:钟书华、王炎坤等
本书阐述了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获奖情况,分析了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的经济效益、科技奖励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和 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探讨了科技奖励与科技计划对人才培养及成果产业化的影响,获奖项目继续研究开发的需求与相应政策,对国家科技计划与国家科技奖励进行了总体评价,最后提出了国家科技奖励中项目奖与个人奖的调整构想。本书对政府机构从事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公务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全书分为6章:
第一章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获科技奖励分析
第二章 国家科技奖励的多维分析
第三章 科技奖励与科技计划对人才培养及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第四章 获奖项目继续研究开发的需求与相应政策
第五章 国家科技计划与国家科技奖励的总体评价
第六章 国家科技奖励中项目奖与个人奖比较及调整构想
附录: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调查问卷说明及统计结果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作者,危怀安等
本书回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经济、科技与社会背景,分析了政府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初始目标;梳理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总结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成就与制约因素;在讨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新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系统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政府管理体制、政府管理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的互动发展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内部管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全书分为7章:
第一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背景与政府目标
第二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与发展绩效
第三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创新体系
第四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政府管理体制
第五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政府管理机制
第六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
第七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