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ustonline.net/Html/2008-9-8/53101.shtml
发布时间:2008-09-08 01:10 作者:黄志明 编辑:记者团
9月7日,在自己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杨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面对把报告厅围得水泄不通的近500名师生,杨威始终显得淡定、从容,并且表现出他惯有的幽默。
给同学支招:要“学会倾听”
见面会上,湖北省体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讲完后,轮到杨威讲话。他的第一句话竟是劝显得有些急于听到他讲话的同学们要“学会倾听”。他说,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倾听”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别人尤其是长辈那里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就像我们比赛时会不断揣摩对手一样。”
杨威说,很多媒体问过他,想对关心他的人说些什么。杨威表示,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做什么。“我已经做了,也做到了!我得到了雅典奥运会上失去的东西。你们也要为自己做些什么。”
在讲这番话的过程中,杨威突然停住,问在场听众到底是倾听的“倾”到底念qun还是念qing。大家不由被他逗笑了。
一心不能二用 希望能静下心来学习
杨威很诚恳地告诉在场的师生,十几年的训练,整天与教练为伴,体操房、宿舍两点一线,牺牲了很多东西。希望接下来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科学文化。
有同学问到杨威对完成学业的打算,杨威说,现在还停不下来,他马上要去北京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安排的活动。“一心不能二用!虽然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完成一个梦想后再去完成另外一个,这样实际些。”
在回答怎么看待高校“体教结合”工作时,杨威坦承:“以前运动员总被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他一字一顿地说,“要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有文化!”
最痛苦的经历:1996年的八个月训练
“成功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许多痛苦,你最难忘的有哪些?”这个问题杨威想起了1996年,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一个小时的倒立,然后进行柔韧训练,去吃早餐;再做一个小时的倒立,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差不多就到了中午11点半,吃午饭;午睡一下,下午又做一个小时的倒立,然后进行“很强悍”的力量训练……一周七天,天天如此,持续了八个月。
每天晚上,睡在高低床上铺的杨威得踩着下铺小队友的背才能爬上床,躺在床上就马上进入了梦乡。“但是,顶过去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最难熬的时刻:比赛前一天的晚上
有一个自称“12年体操迷”的同学问杨威国旗升起时在想些什么。杨威调皮地反问:“我想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杨威说,国旗升起时是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最幸福的时刻。但是,幸福到来之前的那个晚上是最难熬的。“辗转反侧,想着成功之后会怎么样,失败之后又会怎么样。这种感觉我难受,我讨厌这种感觉!”
但是,只要到了赛场上,杨威就又找回了平静和自信。“我只用把自己平时训练的东西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体操迷”还问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杨威表示,培养全能选手不是他一个人要去寻找“接班人”,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努力的“系统工程”。“日本有七八十人练全能,我们虽然有二十几个人进入世界前列,但还远远不够!”
当有人问到保罗•汉姆的事情时,杨威的调皮劲又上来了:“这个问题‘体操迷’可以回答你!”他表示,对于保罗•汉姆无缘北京奥运早有预料。他自信地说,“就是他来了,咱们也不怕他!”
最难克服的事情: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