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1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华科-昆工东盟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发展与治理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来自东南亚、南亚国家数十名学者和公共部门管理者及国内兄弟院校、地方政府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包括“中国与东盟公共治理合作”、“气候与能源合作”、和 “减贫与发展”等中国与东盟发展与治理领域的关键性议题。旨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中国与东盟在发展与治理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探讨中国与东盟在发展与治理领域存在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合作的路径。
15日上午,论坛盛大开幕,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黄栋教授主持开幕式。我校副校长许晓东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论坛特邀嘉宾中国前驻印尼、加拿大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党组书记卢树民先生,IPCC特别顾问Mukul Sanwal教授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许晓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深化合作的盛会,是华中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体现,也是与东盟各国专家学者继续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契机。
卢树民大使在发言中认为,世界格局复杂多变,纵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受到一些阻挠,但中国在应对困难和挑战面前仍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中国和东盟各国要精诚合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IPCC特别顾问Mukul Sanwal教授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亚洲如何在全球经济转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并通过分析中美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不同,得出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领导角色。
中国海洋大学庞中英教授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香港城市大学陈凤翔博士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个案,从社会舆情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Evan Due教授指出近20年来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已经从一种对话关系发展到现在一种基于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双方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北京大学陈绍锋教授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对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的影响,武汉大学范斯聪教授分析了在地缘政治背景下能源价格的变化情况。缅甸仰光大学Thin Thin Aye教授指出缅甸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菲律宾雅典耀那加大学Marshal Murillo教授则通过环境治理框架对Bicol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介绍。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Piti Srisangnam、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Chan Sok Gee、印度尼西亚布拉维亚大学Putra Sri Sentanu、泰国孔敬大学Wimonsiri Saengkrod和Pattamaporn Wongwiriya、上海理工大学魏景赋、 江苏师范大学周棉、中山大学覃丽芳、湖北大学林娴岚、华中科技大学徐清丽等多位专家学者亦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与东盟的公共治理议题进行了演讲,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全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面对各国差异性的发展目标,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与合作的共同目标。
本次大会聚焦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公共治理合作问题,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学与智库的学术合作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推进了内地高校与东南亚高校和智库的学术合作,为对接“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东盟合作贡献了知识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