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钻研
大三学年破茧成蝶
耕耘奉献
学生工作中发光发热
深入基层
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
“头”是他真正理性思考
和指导行动的大脑
他用努力与坚持
争做全面发展的“领头羊”
他就是2024年国奖获得者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2101班本科生汪湛
以“挠头”的姿态,钻研探索
面对学习路上的重重挑战,汪湛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以“挠头”的姿态,深入钻研,不断探索。大三学年,汪湛的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第七名到第二名,成功获得推免资格,这背后,是他对学业的全情投入与不懈追求。他坚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石,以科研探索为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他不断前进。在专业课程上,11门课程达到95分以上,6门课程更是高达97分以上,他还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参与完成了两项省级大创项目,其中一项获评优秀结项。
面对学习瓶颈,他深知“不仅要勇于调整策略,更要敢于尝试错误,在无数次的摸索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专业课难以理解,他便在图书馆一本一本翻阅名著,在广泛阅读中破解疑惑;定量分析比较薄弱,他就从网络资源中自学SPSS等软件,主动掌握科研技能。日复一日的勤奋努力,让他收获了成绩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挠头”的真谛。
以“带头”的担当,尽职履责
在学生工作中,汪湛充分展现出了“带头”的担当。自2023年10月起,他担任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主任,参与统筹全校社会实践活动。在他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全校共有超过2000支实践团队参与,涵盖了15000余名师生。作为学院本科生党建工作中心的执行主任,他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30余次红色社会实践,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次。
在华中科技大学青马班担任学习委员期间,汪湛积极组织各类学习与志愿服务活动。他累计组织22次常规学习,为学员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组织20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员们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还组织了近400人次参与的《毛选》研讨会,促进学员们深入思考理论知识,提升大家的理论修养。
“参与学生工作,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同学们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契机,更是观念重塑、情感升华和经验积淀的重要过程。谈及未来规划,他表示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投身学生工作。“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参与学生工作”,他把学生工作当作实践的广阔平台、检验理论的试验田和规划未来的起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他始终坚信:“只有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动力与恒心,不断向前迈进。”
以“低头”的自觉,服务奉献
在志愿服务领域,汪湛以“低头”做事的自觉,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和社区小巷,聚焦社会民生问题。他特别关注低保精准识别困境以及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中的瓶颈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多方协调,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方面,他耐心地指导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学习使用智能设备,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老人们能安享幸福晚年,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谈及投身志愿服务的初衷,汪湛深情回忆:“这份热爱源于童年的经历,每一次尝试后的深刻体验,以及师长与家人的鼓励,共同塑造了我乐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性格。”他表示,只有真正低下头、俯下身去接触基层,才能深刻体会到服务奉献的幸福与价值。他的事迹激励着身边的同学,也为广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务树立了榜样。未来,他也将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成为一个‘头’”,汪湛用这句话定位自己的大学生活,更以行动诠释,只要怀揣梦想、奋勇拼搏,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各自的天地里发光发热,向着光明未来迈进,成就更加卓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