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展风采,蓄势领航谱新篇。4月2日,“梧桐”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公共管理学院“公管之声”宣讲团2025年春季学期师生备课会,在紫菘学生活动中心民族团结德育活动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主任吕洪良副教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攀辉、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粟晓丽、党委学生工作部本科生工作办公室民族团结教育科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穆尼热·艾尼参加活动。公管学院党建辅导员陈甜主持活动。
光影凝心铸使命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公管之声”宣讲团宣传短片,回顾了宣讲团“启航—破浪—砺剑—远航”的成长历程。
吕洪良对“公管之声”宣讲团2024年秋季学期优秀讲师进行表彰。
粟晓丽对各位老师的指导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公管之声”宣讲团从组建到完善,每一讲的筹备都离不开各位讲师的辛勤付出。讲授课程的过程亦是提升理论素养、加强经验总结的过程,希望同学们继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传播党的声音,相互配合、共同团结,助力宣讲团发展态势更上阶。
试讲评课促提升
“公管之声”宣讲团成员、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佳伟以《白发青山同此心:看华科大退休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银龄力量”》为题作课程试讲。课程深度挖掘以公管学院毛羽副教授为代表的华科大退休教师们支援西部的真实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崇高境界,呼吁全体师生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公管之声”宣讲团成员、2024级硕士研究生覃梦格以《梧桐树下的石榴籽:华科大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叙事》为题作课程试讲。她通过“梧桐扎根”“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三重视角层层递进,引导大家探寻华科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之基、实践之道与传承之路的故事,共同见证“党旗所指处,石榴更红;青年所行路,华夏常青”的民族团结硕果。
“公管之声”宣讲团成员、2023级硕士研究生汪洋以《从“扎根”到“抽穗”:在基层淬炼中绽放青春之花》为题作课程试讲。他立足三位华科大公管学院选调生扎根基层一线、用青春鼓舞青春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选调生“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的责任与担当,寄语当代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与会教师围绕三位学生讲师的课程内容、现场表现、优化方向等提出意见与建议。
吕洪良对讲师们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予以肯定,并指出,课程应提升立意、彰显高度,充分展现各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宏观举措,部分课件内容需进一步丰富,优化整体叙事逻辑,确保结构完整,让选材内容与课程结构紧密契合,增强课程的说服力与吸引力。
曹攀辉建议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采取差异化的叙事策略,通过故事演绎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矛盾冲突和情节起伏中展现故事人物的成长历程,用充实完整的素材架起讲师与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从而使观众更加深刻地领悟宣讲所传达的主题与精神。
穆尼热·艾尼指出,好的宣讲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要善于将理论巧妙地揉入事实,细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要点传达给听众;在实际宣讲过程中,讲师需要精准把握讲述的节奏、把控情绪的层次设计、增强叙事逻辑的连贯性,以提升宣讲效果。
粟晓丽强调,课程内容的打磨要聚焦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思想内涵的理论深度、前期调研的工作硬度,按照清晰的逻辑,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地传达课程的中心要义,并运用多元化的影像手段以丰富表现形式,做到课件有内容、宣讲有感情、与观众有互动。
蓄力赋能启新程
吕洪良结合自身多年讲授思政课的经验作宣讲技巧指导。他强调,政治站位的高度决定理论阐释的深度。首先,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学深悟透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宣讲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其次,要注重课程打磨,好课是磨出来的,从搭建框架、搜集资料到打磨课件化都要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听众更满意”。最后,要持续优化表达方式,写好稿是起点,讲演是门动态艺术,宣讲者可以通过观察现场互动、收集反馈意见等方式动态调整宣讲方法,让宣讲能力“进阶升级”,把理论讲出特色、讲出风彩。
“公管之声”宣讲团将继续坚持用青年话语讲述时代故事,以青春之声传递信仰之光,以躬身实践展示青年担当,让真理的光芒照亮新时代青年的逐梦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