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本质上是一场关乎民生、重塑家园的“与民共治”社会实验,也是一场充满创新的探索之旅。2025年春季学期,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团建工作中心策划并举办了“家乡焕新颜,青春共记录”特色调研活动。公管学子们化身为“田野解码员”,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城市发展的热忱,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捕捉变化,用文字记录故事。
商居共赢的“幸福密码”
商贩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一道难题,但这些流动商贩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方面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这一矛盾,新疆乌鲁木齐北纬一路社区创新性地找到了破题之策。硕2301班李银杏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通过创业市场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商贩经营环境。调研数据显示,改造后商贩收入显著提升,居民购物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商居共赢”的治理目标。
晋熙古街的“华丽变身”
安徽太湖的晋熙古街,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太湖文化的厚重底蕴。随着城市更新推进,古街积极改造,从破败不堪的小巷逆袭为热门打卡地。硕2301班金雯通过走访古街小巷,观察建筑演变,与居民、商户交流,查阅政策文件,深入探寻古街的振兴密码。她发现,晋熙古街的成功源于平衡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既坚守传统风貌,又巧妙融入现代元素,最终完成了一场“古韵新生”的精彩蜕变。
老街焕新的“秘密武器”
从被岁月遗忘的“小可怜”到时尚潮流的“弄潮儿”,贵州兴义街心花园的改造是一次相对成功的城市更新实践。硕2401班苟召瑞调研发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面貌、升级商业业态以及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措施,改造后的街心花园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也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创造了经济发展机遇。街心花园在历史文化保护、民族文化融合和夜间经济打造等方面的探索,为其他城市的更新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刘升老街的“新旧迭代”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精神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文明创建既要“强筋骨”,更要“铸灵魂”。湖北枣阳刘升镇老街,承载着当地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是一部生动的地域史书。为了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当地政府启动了刘升镇老街改造项目。硕2301班郭蓝羽通过实地走访老街,观察每一处历史建筑的风貌,用镜头记录下建筑的独特构造、斑驳痕迹,并结合老街的历史文献与地方志,深入了解老街的往昔兴衰。在实践中,她深刻体悟到,老街改造绝非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一场历史文化与现代需求的深度融合。
黄河岸边的“重生密码”
山东东营杨庙社区,用党建这根“绣花针”,巧妙地穿起了治理的千条线。硕2403级王鑫宇通过走访调研黄河滩区,深入了解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之路。从生态果蔬园+黄河文旅IP“杨庙·黄河里”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到“全科警长+云律团APP”让矛盾化解在指尖,解码黄河岸边的“重生密码”,有乡村产业兴旺的“活力经”,有智能设备助力的“科技经”,有文化传承下的“底蕴经”,更有党建引领下的“同心经”。
泉城绿肺的“智慧生态”
山东济南大明湖“一湖一环”绿道会“呼吸”!6.6公里的生态长廊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泉城的记忆。透水铺装会“喝”雨水,智能桩实时“数”人流,连垃圾桶都会“说话”,文化小品藏着泉城的故事,儿童友好空间让遛娃更惬意。硕2402班张翰博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温度,将大明湖打造成一个会讲故事的“城市客厅”。在这里,生态与智慧携手,文化与生活交融,大明湖的“智慧变形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棚改社区的“成长阵痛”
从挤成蜂窝煤的“握手楼”到如今的现代化小区,山东菏泽杨庄社区光鲜的“变形”外表下却暗藏居委会行政化、物业矛盾等治理“暗疮”。硕2402班肖童走访调研,直击社区三大痛点:安置费拖欠、业委会“集体隐身”、居民参与度仅20%!但疫情期间的“红色防线”和交通主题公园改造,又让人看到基层治理的韧性与可能。这位00后调研员用数据和故事开出良方,让我们看到城市更新既要“面子工程”,更要“里子功夫”!
岳西大山的“三色画卷”
在大别山深处,安徽岳西用“三色”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绿浪翻涌织就生态底色,银装素裹妆点冰雪经济,红韵流淌凝聚振兴合力。毛尖山的葡萄架下开直播,石关乡的滑雪场里迎冬奥,莲塘村的“莲塘夜话”连起民心。硕2302班吴晓燕调研发现,“一宅两院”民宿模式让老房变“金窝”,集体经济分红让村民笑开颜!原来生态屏障向经济引擎华丽转身的生动答案就藏在这红绿交织的山水田园间!
用镜头记录城市蝶变,用所思写下民生答卷。从百年老街到河滩湖畔,从棚改社区到深山村落,一个个生动案例彰显着新时代的治理智慧。期待更多公管青年投身城市更新的研究中,用独特视角捕捉城市的轮廓,用青春与智慧绘制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