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超,摄影,孟志伟)“蓝火博士生工作团”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有关城市与高校一同组建,派驻博士生赴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地方企业转移转化,旨在推动高校高层次人才走向基层,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我院18级硕士杨孝芹同学,就读电子政务专业,师从陈涛教授,结合自身志向与专业能力,在各地工作岗位首次吸纳高年级硕士生参加的背景下,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派驻到云南大理的一家企业从事技术方面相关工作。没有任何成功可以一蹴而就,下面让我们通过访问了解杨孝芹同学的驻点经历,揭开“蓝火博士生工作团”的神秘面纱。
问:请师姐介绍一下“蓝火博士生工作团”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讲,这个工作团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基层企业的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利用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我们而言就是能够获得实际工作锻炼,拓宽视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问: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想要加入这样一个团体?
答: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因为这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一项由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定点科技扶贫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对当代青年提出了“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的殷切期望,可以到企业进行锻炼,并且从专业技术层面为当地实实在在做一些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二就是因为可以得到产学研结合的锻炼机会,比如通过走访博士团成员驻点的大理电子政务中心,也给了我一次学习了解的机会,对科研也有一定的启发。
问:请问这次驻点去了什么地方,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答:我这次派驻的是云南大理永平县的一家核桃产业代表性企业。我们了解到企业主要有两个难题:融资难以及人才引入难。我们切实感受到地理经济政策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通过调研、访谈、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等方式我们总结出当地中小企业共通的“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并为驻点企业提供了具体的融资上的帮助。此外参与了企业新开业餐厅的项目策划,包括文案策划、海报宣传、人员培训、餐厅设计等工作。本着绿色发展理念,将核桃废料变废为宝,我们为这家餐厅设计了一个生态循环的养鱼池。
问:驻点的地方比较偏远,最开始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答:是有不适应的地方,企业位置比较偏远,基本不支持移动网络,没有公共交通,住宿条件上比较艰苦。但还是慢慢克服,能解决就解决,能忍就忍,因为最初也是抱着科技扶贫的心态来的,我对条件的期望值没有那么高,也就慢慢适应了。
问:除了工作上的收获,有没有遇到特别受启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答: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我们当时去滇池参观,由于污染严重,当地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治理,但收效依旧缓慢微弱,对比之下洱海就保护得非常好,让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问:请问师姐接下来对自己学业或者职业生涯有一个怎样的规划?对于学弟学妹的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方面有什么建议?
答:当前还是认真完成学业,建议的话,希望你们好好把握研一的时间,论文可以早一点开始准备,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抓住重点,不要盲目跟从别人,珍惜时间。此外注重实践,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杨孝芹同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博士团工作中,积极开展科技实践和科技服务,获得了企业和地方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肯定。心中有梦,脚步坚实,明确当下的每一次选择,杨孝芹同学用行动向我们诉说了初心与梦想,在此祝愿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负时光、无畏前行!